情系“三农”的贴心人 助农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记陕西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曹源先进事迹

榆林日报 2018-05-15 01:40 大字

在塞上明珠美丽的榆阳,有位从事基层园艺技术推广工作24年的女干部,她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探索设施农业高效栽培新模式,率先带领农民将无产值的荒沙地和低产田转变为亩产值3万多元的高效田,让高寒地区的榆林人在严寒的冬季吃上放心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帮助大批农民依靠产业精准脱贫,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老百姓致富道路上的贴心人、领头雁,她就是陕西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区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曹源,她用青春和智慧谱写了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新篇章。

曹源,1973年8月生,榆阳区人,本科学历,1994年11月分配到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工作至今,任站长,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榆林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榆阳区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政协委员,榆林市振兴“三农”科技特派员。先后承担国家富民强县《设施果蔬集成技术产业创新链建设》《陕西省设施蔬菜重大集成项目示范与推广》等16个项目,使榆阳的设施蔬菜从无到有、由小变大,5000多户农民依靠设施蔬菜产业走上致富道路。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最美基层农技人员”提名;“陕西省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优秀科技特派员”“陕西省园艺蚕桑系统最美园艺人”“陕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等省级荣誉称号;“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和“榆林市科技扶贫创业能手”等市级荣誉。

勤奋好学

练就一身过硬的专业技能

她思维敏锐,具有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与党保持一致,按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勤朴、和谐、担当、奉献”的农业精神践行自己的诺言,工作中更加注重农业农村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常常与中省专家探讨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将新知识及时应用到所服务的示范村、示范户。除了政治素质过硬外,她更注重业务素质的提升,向专家教授请教、找同行讨问计策、与经验丰富的农民一起想办法的她,主编出版的《设施蔬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刊号ISBN978-7-5518-1614-4书籍1册,参与出版《草莓》《榆林山地苹果关键生产技术》和农村创新创业实用技术丛书《无公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新品种》《设施蔬菜新技术推广》等8册,对同类地区蔬菜和时令性水果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撰写的《提质增效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荣获市第七届科技调研成果二等奖,撰写《无公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新品种》《设施蔬菜新技术推广》3册书籍获得市第八届优秀科普作品二、三等奖。

全程服务

带领一方群众精准脱贫

曹源同志热爱农业推广,她时刻以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紧紧围绕“菜篮丰富、农田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线,创造性开展工作。近年来,她重点负责《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等项目,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上,她探索出许多发展新模式,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带领技术干部及示范户,累计新建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21575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设施果蔬基地38处,全国特色果蔬一镇一业示范镇1个,全国设施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温室蔬菜标准园9处,省级集中育苗点9处。引进试验蔬菜、时令性水果新品种278个,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15项;探索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芝麻香瓜高效衔接栽培模式,亩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开发了草莓、特色蔬菜、时令性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多亩,特别是蓝莓、火龙果、樱桃等特色水果的引进与示范,填补我区时令性水果空白。引导合作社注册了“金沙湾水果”等商标,年产反季节无公害鲜菜5万多吨,年产值8000多万元,通过种植设施蔬菜,500多户贫困户精准脱贫,建成榆林中心城市反季节蔬菜、水果供应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创新驱动

探索一条成功的发展模式

她主持的《陕北风沙区芝麻香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项目,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榆林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探索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芝麻香瓜高效衔接栽培模式,亩产值高达4万多元,累计推广面积5万多亩。参与的《榆林蔬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项目,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榆林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四。总结出榆林蔬菜发展的技术路线。参与的《设施番茄与甜瓜水肥需水机理研究与技术示范》项目,获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十一,探索出设施番茄与甜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在种植模式上,他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鱼河温室蔬菜”模式,农场+合作社+农户的温室和塑料大棚相结合的“农垦模式”,农超对接的榆阳草莓实地采摘“酸梨海则”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漠果香金沙湾星创天地”模式,休闲观光与实地采摘“赵家峁时令性水果”采摘模式,打造了四大设施蔬菜、时令性水果产业示范带,全区掀起新建温室和塑料大棚的热潮,彻底改变了高寒地区漫长的冬春季吃不上本地新鲜蔬菜、水果的历史。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员年达到2000多人次,成为我区一张靓丽的名片。与此带来的是低产田、撂荒地变为高产田,亩收益突破2万元大关,农民科技意识飞速发展,精神文明显著提升,设施蔬菜种出金钱、种出和谐、种出文明,让科技插上腾飞的翅膀。

示范引领

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她参与研发的《沙漠双缸往复式砂浆泵》专利号ZL 2014 2 0221073.9、《一种水稻芽种排种器》专利号ZL 2014 2 0188012.7和《自走式沙柳收割机》专利号ZL 2016 2 0056411.7先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排名第三,该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带领职业农业规模化发展、机械化作业。现为陕西省莓类体系专家、榆林专家工作站专家、市党校和农干校及组织部外聘教师。作为设施蔬菜专家大院首席专家的她,在示范点建设上,她将科研难题和培训种植户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除了破解生产中常见的诸如瓜类连作障碍、土壤处理等难题外,参加成果鉴定12次,还手把手、面对面地实地技术指导,定期不定期组织种植户搞好技术培训与宣传,培养职业农民2000多人,5年来集中培训150多场次1.5万人次,实地指导农户2万多人次,散发资料6万多份,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参与榆林农校、农干校、组织部等多个单位组织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达50多场次,带领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主1000多人相互交流及外地培训。使他们依靠科技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农民亲切地叫她曹老师、曹专家,成为我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创新机制

带领一支乐于奉献的团队

曹源常年累月带领干部奔赴在农村第一线,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不忘初心,奋力追赶超越。全体干部常年深入到全区14个乡镇44个村为5000多户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形成了一股比服务、比团结、比效率、比形象、比满意度的良好工作氛围,单位连续5年获得“陕西省园艺蚕桑先进单位”,还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先后有14位干部被聘为科技特派员。长期的工作实践,让他们勇挑重担、乐于吃苦,在自己的示范点上当好政策的“宣传员”、项目的“协调员”、技术的“指导员”、产品的“销售员”,处处体现了农业干部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在闲暇之余,她积极组织干部多次参加工会举办的蔬菜栽培技术技能大赛,利用“五一”劳动节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干部开展庆祝“七一”歌咏及诗歌朗诵比赛,形成了“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环境氛围。

曹源同志为榆林市设施农业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和群众的高度信任,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道路,是人们公认的农业科技战线上的创新者。

新闻推荐

一位老海军,一段参军梦 ——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区孙仰智的戎装人生

孙仰智在家阅读书籍。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潇几本书,几页稿纸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但这并不影响孙仰智家中的整洁。这位1932年出生在江苏的老人身上有一种细腻感,老人说,自己心细,什么事都会...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