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胜与他收藏的钱币

榆林日报 2018-04-17 08:47 大字

高德胜讲着钱币的来历

本报记者马蕊 见习记者王红霞

前不久,首届古城榆林钱币文化展在榆林老街鼓楼举办,4个展区中有两个展区都是钱币收藏爱好者高德胜的收藏。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在榆溪河畔见到了76岁的高德胜,听他讲述自己50年的收藏经历和故事。

3岁开始接触纸币、铜钱

高德胜1943年生于榆阳区鱼河杏树峁村,3岁的时候,父母将他送到邻村外婆家。由于外爷是货郎,每天要到附近各个村庄卖东西,晚上回来再将钱整理成几沓沓,其中很多民国纸币和铜钱。3岁的高德胜虽然不懂,但看着钱币的颜色和花色觉得好玩,就学着帮外爷分类整理,这是他初始接触钱币。

1963年,高德胜从学校毕业回家。由于家里当时是地主成分,他只能四处奔波做点小买卖维持生活。经手的钱多了,看到好的钱币、银元,他就想自己留下来,“1969年开始手头存下点钱后,看上银元就买下攒点,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收集钱币的。”

1970年,高德胜去鱼河许家崖供销社买东西,他发现柜台里有一枚不开孔的铜钱,跟其他铜钱不一样。“那会儿铜钱不值钱,都是按斤算,一斤一毛钱,我想和售货员买,售货员就说你要了直接拿去。当时不懂,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清代铜元50珍品中的其中之一。”回想起那次意外的收获,高德胜开心不已。

为了一枚契丹文辽钱辗转几地

为了收藏古钱币,高德胜有时辗转几地,付出很多心血。

1992年,高德胜在内蒙古东胜搞工程,听朋友说赤峰有个人收藏了一枚辽代的契丹文辽钱,他就去找这个人了。“找到人后,他说钱币已经卖给其他人了,他只认得人,但不知道名字,我就开车带着他去找,可找到人后,又听说卖给了另一个人。当时没有手机,就是通过人托人的方式,开着车一路追寻。就这样辗转了几地,前后跑了五六天时间,最后花8000多元,才买了回来。”就是缘于这样的痴迷与执着,高德胜一点一点地收集着钱币。

“钱币就像我的生命一样,平时我舍不得吃穿攒着钱,可看到好的钱币就想要买来收藏。”因为搞工程的关系,他在全国好多地方跑,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先打听哪儿有摆摊卖古钱币的。

收藏钱币让后人了解

用了近50年的时间,花了约2700多万元,高德胜收藏了从商周到清末各个朝代的古钱币,民国时期的纸币、铜币,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货币,就连历史中几个比较短的朝代都不例外。

“以前收藏钱币完全是出于爱好,没有时间研究,2001年以后有了时间,我就开始看书研究钱币。”从业余的爱好,高德胜逐渐发展到专业的收藏。

“越研究越有意思,比如第一套人民币上的图案涉及历史、人文、古迹等,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文化。”高德胜说,每种钱币的铸造和消失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收集、研究的钱币为中国货币史、历史学、地理学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佐证。

高德胜对自己收藏的货币倾注了全部感情,也希望这些钱币可以永久保存下来。“我想找人合办收藏馆,把这些钱币展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货币发展史,希望这些钱币能永久地保存下来,让后人从钱币中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因为四个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没人像他一样痴迷于钱币收藏,将这些钱币妥善处理,成了高德胜最大的心愿。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颂党恩致富小康顺民心

  阳光讯(记者高小雨文/图)2018年4月12日榆阳区农业机械管理站站委会成员在站长张仲勋带领下来到上盐湾镇清泉办事处马家梁进行了扶贫指导。他们一行与村委会领导班子共谋发展,合理规...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