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刚和他的义剪团队:点滴爱心传真情

榆林日报 2018-03-30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马孟欣

“不要害怕,就快好了,穿红大褂的叔叔不打针。”洛刚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轮椅上的脑瘫患儿剪头发,一边耐心地安慰着。孩子有些坐不住,不时扭动着身体,他的外婆在一旁尽量帮忙固定孩子的头部,好让洛刚顺利理发。

3月15日上午,理发师洛刚带着店员再次来到榆林高新医院,对这里的好多患者来说,他们已经是老熟人了。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每个月15日,他们都会来到这里,为住院的特殊残疾患儿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理发。

说起到高新医院做公益,虽说是机缘巧合,却也缘于心怀善意的人对奉献早已萌生的渴望。一次,高新医院项目部工作人员刘一朵做头发时与理发师康恒闲聊,讲到医院里身有残疾的病人,每次因为理发出行对患者及家属都算得上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大多数患者只能由家人或者护士帮忙随便剪一下或者直接剃光头。听到这样的情况,康恒马上告诉了店长洛刚,洛刚当即便决定组织店员去高新医院义务剪发。

义剪当天,洛刚带着全体员工来到高新医院,等待剪头发的患者排了有一百多位。从一大早8点开始直到中午12点多,理发师们都没歇一歇。洛刚想,既然有需求,那就一个月来一次,彻底帮助这里的残疾病患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的人和家属义务理发。

“对于身患残疾的人,心态显得特别重要,虽然理发只是帮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一点小问题,但是传递了正能量,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洛刚说,能用自己的技术为有需要的人做些事情,大家的心里特别满足。他还把高新医院根据公益积分奖励的1000多元买成理发工具送给医院,供患者日常使用。

义剪的时候,理发师们最担心的就是剪刀或者推子会不小心伤到小朋友。一些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比较躁动,恐惧推子的声音,得有家长帮忙摁着或者扶着头和身体。还有些老年护理院的老人完全下不了床,理发师们就得克服不便,找角度帮老人剪头发。为了让小朋友们开心,他们还会剃出小苹果、小桃心等可爱的发型。

其实,洛刚带着店员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贫困村等地方做公益已有十多年了,他们的公益之路感染了周围许多人,一些来理发的客人也多次跟他们一起捐衣赠物、募集善款,还有西安、延安的同行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他们做公益的照片,也纷纷效仿在当地组织爱心义剪活动,让爱心广泛传播。

新闻推荐

市能源局局长秦林惠:实施品牌战略 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白潇“新修订的三个考核办法确定的目标更高、责任落得更实、考核考得更严,能更好地起到以考核促工作、促改革、促效能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当前能源领域的重点难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围绕...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