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好好种地,赚大钱 农民李振平的新年愿景
本报记者姚志伟
1月31日,腊月十五,虽然距离春节尚有半个月时间,但李振平早已为春节后地该怎么种做打算了:“我今年承包了90亩耕地,准备拿出10亩地来种玉米,其余的全部种土豆。再买上一台播种机,这样干起活来就轻松多了!”
今年55岁的李振平,是榆林市榆阳区芹河镇张滩村人,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不过,直到2017年11月之前,他家总共才有15亩耕地,而且是分散在不同地方大小不等的地块,最大的2亩,最小的不到半亩。由于这些地不具备机械化耕作条件,每到农忙时节,李振平就得让在内蒙古打工的儿子请假回来帮忙,影响儿子挣钱不说,老两口也累得要命。他无奈地说:“最远的两块地相隔近2公里,光给庄稼施肥就得干十几天。累一点也就罢了,关键是一年忙到头,15亩玉米挣不到1.5万元。我也想过放弃,可这么大年纪了,不种地我还能干啥?”
原来种15亩地就已疲惫不堪的李振平,今年为啥会一下子承包90亩地呢?
事情还得从张滩村推行的“一组一田、一户一宅”改革说起。张滩村共有390户、5300多亩耕地,随着人口不断变化,每户人家实际耕地面积差异很大。“同样是5口之家,土地面积相差最多的达30亩。对农民来说,有地就有收入,可以说,地少的收入就少。”村委会主任陈子贵说,由于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多,村里有近2000亩地都撂荒了。2017年11月,在榆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随后,合作社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土地革命”。
“我们村有6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张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社,然后由分社以村民入股的形式把所有土地都流转回来加以整治。经过充分讨论,村民达成一致,每家只保留宅基地,其余的全部复垦。”陈子贵说。
“一组一田、一户一宅”改革完成后,有种地意愿的村民可以和所在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社签订承包合同,每亩承包费200元左右,这些承包费将作为村集体资产参与分红,村民人人有份。最终,包括李振平在内,有100多户村民选择继续种地,最多一户承包了300多亩。
“别看我现在承包的土地面积比原来大了许多,但这是非常平坦的一整块地,各种农业机械都可以开进去,所以我和老伴两个人就完全能照顾过来,以后农忙时再也不用叫儿子回来帮忙了。”李振平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产2500公斤土豆,一公斤按1元算,能挣2500元,80亩地就是20万元,这还没算种10亩玉米的收入。
“种了这么多年地,原来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现在终于可以靠种地致富了!”李振平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韩岩)自1月25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收网行动开展以来,榆林市公安机关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向涉黑涉恶类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成效显著。短短10余天,全市公安...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