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不孤 必有邻

榆林日报 2018-01-24 09:23 大字

刘予涵

1月19日,“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第五届“榆林好人”颁奖仪式举行,164名“榆林好人”受到表彰。一时间,聚光灯投向这些平凡但高尚的道德楷模,为这个寒冬增添了暖意。

杨增叶,这位横山高圪垯村小学唯一的普通民办教师,十九年来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默默地坚守着、耕耘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贺莎莲,一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执教36年,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奉献爱心,被誉为最美志愿者;还有“美德教师”刘万官、“最美老人”曹思荣……他们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坚守着向上向善的初心,书写着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心: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内心里崇高的道德。的确,有一种精神无坚不摧、深入人心,这就是道德的精神;有一种力量撼天动地、世代传扬,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方光玉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表彰奖励“榆林好人”已走过五个年头。五年来,塞上大地涌现出一大批“榆林好人”,好人群体效应、示范效应不断扩大,全市比学赶超、争做好人的道德氛围日益浓厚。据悉,目前全市已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6人和1个团体入选“中国好人榜”,25人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和提名奖,57人和3个团队入选“陕西好人榜”,4人当选“感动陕西”年度人物,194人获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提名奖,1661人获“榆林好人”和提名奖,6000余人获县市区和行业好人。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助人为乐的人多了,社会自然就会净化,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大不一样。“榆林好人”折射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真、善、美,是我们自古以来不懈的价值追求。面对意识多元、诉求复杂的社会,往往会出现道德缺失、价值失范等乱象,但只要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和正义永远都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这话告诉我们,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相伴。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榆林好人”虽然都是单个个体,但他们永远也不孤单,他们精彩故事的背后体现出的崇高精神,是全社会认可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取向。他们的行动最具说服力、感染力,我们要做的,就是自觉向他们看齐,把这种正能量传向四方。

新闻推荐

榆林公安:找准四个着力点 改革受立案制度

本报通讯员郑霞“老乡,你的案件我们已经受理了,这是受案回执。”1月11日,榆阳区新明楼派出所民警对丢失电动摩托车的报案人刘丽这样说。受立案制度改革作为中央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