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业园区是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榆林日报 2017-12-07 08:27 大字

张杰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2016年,榆林市各类产业园区以占地0.94%的面积,产出了占全市37.64%的工业产值。从第一个产业园区落地到现在,23年的建设与改革,以高新区、榆神工业园区为龙头的“两区多园”在塞北大地开花结果。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使命,榆林在周边区域如何脱颖而出?如何在全省实施“五新”战略中作表率?发展的目光依然要向产业园区聚焦,发展的动能依然要由产业园区积聚和释放。

产业园区要成为项目和资金集聚的洼地。目前,全市产业园区规划土地面积2954平方公里,已利用409平方公里,仅占13.8%;“十二五”以来,全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370亿元,一大批“三通一平”项目完工。2016年,包括高新区、榆神工业园区在内的全市28个副县级以上产业园区实现招商引资291亿元,占全市的46%,但是,其中12个园区招商引资为零。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而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大量闲置,正是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巨大空间与潜力所在。产业园区要搁置体制机制和权责问题争议,从充分利用项目落地的“硬环境”、全面提升吸引投资的“软环境”入手,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增不减、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只增不减、重大项目建设速度只增不减。

产业园区要成为技术创新的高地。在榆林,兰炭产业的形成、煤制油技术的产生、煤油共炼的诞生,都依托于产业园区的承载。建设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走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的路子,技术革命是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

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鼓励激励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加快煤油共炼、煤炭分质利用等关键技术创新示范和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必须打破能源化工一业独大的工业格局,在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等领域加快新技术推广、新项目上马,推动产业园区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产业园区要成为考核制度创新的试验地。产业园区功能发挥不充分、区镇关系不协调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创新考核办法,重点考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情况,倒逼产业园区积极发挥主体功能,理顺园区与所在行政区的关系,走区镇一体化发展之路,真正形成以业绩说话、按贡献享有权责的良好局面。要加大督查问责力度,把市委对产业园区“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摘牌子”的要求和“三项机制”结合起来,落到实处,以督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决不让产业园区沦为单纯的干部高配平台。

落项目、兴产业、强县域,榆林经济转型升级已经踏上征程,产业园区必须以强劲的动能、充沛的活力,成为承载主体。

新闻推荐

建设甲醇经济示范区 打开转型升级新局面

冯延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主要任务是解决煤炭高效清洁生产和使用。煤为基础生产甲醇,以甲醇平台产品向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两个产业链方向延伸,政府、专家、企业已形成共识。抓住机遇,深化和扩大国家...

榆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