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移民搬迁稳步实现脱贫致富 ——榆林市加快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之神木实践
已建成的神木市解家堡办事处炭窑峁村安置点。马国庆摄
正在建设的神木市沙坪寺村安置点。马国庆摄
艾永华白斌霍浩
一
深秋的陕北,晴空万里。
开阔平整的广场,一排排整齐的红顶屋,在艳阳高照下显得格外醒目——这便是神木解家堡办事处炭窑峁村刚刚建成的易地移民搬迁新村。
正在拾掇院落的冯文耀是刚入住的脱贫户。屋内窗明几净,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功能齐备。“过去,一家四口人居住在一孔破旧的窑洞,生活用水全靠人挑,每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出行艰难……”冯文耀高兴地说,“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自从搬进新家,生活方式完全变了,房子宽敞明亮,有自来水,就连上厕所都不用出门了,这日子过得和城里人一样舒坦。”
今年55岁的冯文耀是神木市解家堡办事处炭窑峁村村民,他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夫妻俩打工维持。曾经是贫困户的冯文耀,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就近务工,夫妻俩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钱,2016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位于神木市区西南方向20公里处的炭窑峁村,自然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在多次村民大会后,该村决定实施整村搬迁,新村总占地33亩,建筑用地26亩,房屋占地6000平方米。截至今年9月底,炭窑峁新村的安置房已全部建好,村民陆续入住。
在加快推进整村移民搬迁的同时,炭窑峁村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集体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核桃园三百多亩,其中有一百亩已经挂果。在实施移民搬迁项目中,按人均一亩地的标准,配套建设了200多亩基本农田发展产业,并为全村购买了300只白绒山羊,大力扶持发展养殖业。”据第一书记孟海刚介绍,“该村正在积极协调与企业合作种植药材,到时候村民不仅可以按土地入股分红,还能就近在药田工作,增加就业收入。”
二
炭窑峁是神木市易地扶贫搬迁众多安置点中的一个。2016年,神木移民搬迁对象涉及辖区内6个镇(办)14个村,搬迁对象609户1809人。2017年,随着移民搬迁政策的深入人心,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移民搬迁规模进一步扩大,6个镇(办)17个村的搬迁对象增至1242户3473人。两年累计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63户147人、避灾搬迁1234户3500人、同步搬迁554户1635人的搬迁工程。
为了保证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神木市研究出台了《神木市移民同步搬迁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易地扶贫搬迁配套政策,将易地扶贫、避灾生态类搬迁统筹推进、融合安置,并把有搬迁意愿的其他村民全部纳入同步搬迁,根据不同的搬迁规模细化为四个标准进行补助。
在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过程中,该市严格搬迁对象识别程序,对所有类型的搬迁户坚持在“三认定、三公示”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级初审、公开,镇(办)复审、公示,市审定、公告的程序,精准确定每类移民搬迁对象。扶贫搬迁对象,根据扶贫办提供的精准到户到人名册,严格执行“照单搬迁”;地灾、采煤塌陷区搬迁对象由矿管办审定;洪灾搬迁对象由水利部门审定;生态搬迁对象由环保部门审定。同时,各镇(办)依据搬迁名册逐户签订“三项协议”,明确搬迁时间、安置地点、建房面积、补助标准、旧宅腾退和脱贫措施等具体内容。调查干部与搬迁户照相登记,逐村建册、逐镇(办)建档、市级建库。对象识别认定后,由神木市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移民搬迁轮候安置计划,按年度有序梯次完成搬迁任务。
神木市按照“以人定点、以人定房、以户建房、以点定产”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多规合一”试点成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规划移民搬迁项目安置点。坚持“五避开”“四靠近”“四达到”的原则,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地方病易发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靠近城镇、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达到基础设施配套强、公共服务好、增收有保障、房产能升值。结合中心村镇、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和沿黄经济带周边选址布局,合理配置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根据安置点的不同规模,神木市先后为栏杆堡镇武园则村、解家堡办事处炭窑峁村等14个安置点完善了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据统计,该市仅2016年为14个安置点投资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资金3402万元,移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该市所有项目均由国有企业陕西建工神木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建,政府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层层把关,使每一个安置点都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三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是目的”。为了实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神木市立足区域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引导鼓励移民搬迁点推行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业和传统手工业,特别加大对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市场,见效快的小众产业的扶持力度。市政府已储备了6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为搬迁群众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大对贫困搬迁群众的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力度,优先向符合条件的搬迁户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并根据搬迁劳动力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户中至少有一名主要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搬迁群众,政府通过民政兜底政策保障基本生活,最终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
截至今年10月底,神木市移民办联合扶贫办、畜牧局等单位,与镇(办)、村、户签订养殖协议,按需求分配养殖,累计为2016年搬迁安置点群众采购配发白绒山羊1725只,对劳动力不足的贫困户,由村集体、合作社代养,所得收益归贫困户所有。2017年,神木市移民搬迁项目主要集中在南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其中,沙坪寺村移民安置点选址在秃尾河畔,水资源丰富,紧临沿黄公路。借助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契机,该村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积极开发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精心培育有机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帮助搬迁群众开拓了多渠道就业创业门路,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两年来,神木市坚持“政府主导、扶贫统筹、八办配合、移民主抓”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夯实责任,严守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面积的“红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和项目规范管理的“标线”,推行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的“三精”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全市移民搬迁工作水平。按照全省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两年全面启动,三年基本建成”的总体安排,全市移民搬迁工作稳中推进,截至11月底,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避灾搬迁、同步搬迁共609套安置房全部建成,村民陆续搬迁入住;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避灾搬迁、同步搬迁共1242套安置房全部主体封顶,预计2018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并交付搬迁群众入住。
新闻推荐
榆林市输送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创历史最好成绩 获2金3银1铜
本报记者徐子昕报道日前,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榆林市输送的26名运动员获得参赛资格,共取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1枚,创榆林市输送运动员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据了解,此次榆...
榆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