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决策 技术引领 市场导向——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

榆林日报 2017-11-04 03:47 大字

本报记者 宋炜

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专家。他与榆林能化产业的发展颇有渊源。很多人都知道,2013年初,由华电煤业集团投资,华电煤业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在榆横煤化学工业园区获得成功,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开辟了芳烃生产的新途径,这项技术的研发带头人,正是金涌院士。

芳烃这个词本身,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这种化工原料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近15年来,我国对二甲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如今,我国有约65%的纺织原料、80%的饮料包装瓶来源于对二甲苯。而对二甲苯,正是芳烃的品种之一。

金涌介绍,芳烃下游产业是我们国家的优势产业之一,产业链长、品种丰富且技术成熟。但我国每年有约1000万吨芳烃的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没有充足的原材料支撑,就没有坚实的基础,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做的努力都为别人做了“嫁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长期不懈的研究,金涌带领他的团队,在煤制甲醇工业化生产已经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上,完成了甲醇制芳烃的全套工艺流程研发。“目前,我们正在就全国第一个百万吨级甲醇制芳烃项目与延长集团进行最后磋商,有望于短时间内达成一致并开工建设。”金涌说。

作为化工领域的顶级专家,特别是选择了榆林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孵化基地,金涌对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金涌认为,目前榆林能化基地建设已经做到了较大体量,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应该是要由大变强。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在正确认识自身禀赋和发展态势的前提下,理性分析、认真研判,做出科学决策。二是要坚持技术引领,但也要避免“装进篮子都是菜”的错误做法,引导企业把资金投向既适合本地、又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金涌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榆林能化基地在煤化工产业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可以重点关注和发展一些石油化工技术和项目。因为石油化工产业的产品谱系更加丰富,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潜力。同时,随着技术发展,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完全具备了将煤化工产品当做石油化工原料的条件,这对资源富集、煤炭资源尤其丰富的榆林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金涌指出,要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从“我有什么”向“你要什么”转变,真正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去感知市场、开拓市场。

金涌

新闻推荐

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暨榆林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论坛举行拉季琴科·奥列科山大曾坚姚鲁杰尉俊东刘春桥钱劳动等出席

本报记者吴杰报道11月2日,在第十二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开幕之后,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暨榆林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论坛在榆举行。论坛以“高端创新发展,助力追赶超越”为...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