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不妨听听他们的“创业史”
近日,阿莹长篇小说《长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小说《长安》以近50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这部铸魂立传式的史诗巨著,呈现了难得一见的神秘的军事工业内部场景,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人,用热血和生命投身军工发展的艰辛,演绎出国家与个人交融、战争与和平交叠、个人感情与世俗争斗交织的时代传奇。如同书中的主人公,这些时代的铸就者,现如今或许已经老去,但是热血奋进的创业史却依然照亮当下,重温过往,依然心情澎湃。
他们的青春奉献重工业
这是一部工业题材小说,是一首壮丽的史诗:从战争的硝烟中走来的一群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用热血、生命投身于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之中,作品塑造了忽大年、黑妞、忽小月等典型人物形象,个人命运的兴废、起伏,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历史交汇,他们将奉献铸就在发展的脉络之中,自己隐身于时代洪流,堪称一部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
作者阿莹在“后记”里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负有盛名的军工大院里,军工人跟共和国一样经历了种种磨难,即使个人蒙受了难以承受的屈辱,即使心爱的事业跌入了低谷,他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不变。在文学艺术的舞台上几乎看不到军工人的形象,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痛苦也有悲伤,他们也与共和国一样,沐浴过建设的热浪,经历过前进的磨难,也获得过成功的喝彩。正是军工人忘我地奉献,我国的国防事业才能不断突飞猛进,我军才能成为当今世界一支不可轻视的正义之师!把军工人呈现到文学舞台上是我始终的梦想! ”
著名作家蒋子龙评价:“难得一见的神秘的军事工业场景,不可多得的各色文学人物及他们的故事:炮火连天下的爱恨交加,大山深处的世俗争斗……交织成一个时代的传奇。好读,耐读,不可不读。 ”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长安”,是历史、是地理,更是期望与祝福,是使命和承担。这部书所写的就是“长安”的精神,是新中国初创年代、火红岁月里一代人对山河、对人民、对国家民族的承担奉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同时,也在当代史的背景下重新讲述着我们伟大祖国社稷干城的永恒故事。
评论家贺邵俊在点评中表示:“《长安》从一定程度上为开掘国有企业这一文学资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我从中读出了‘国家意识’,尽管在小说中并没有出现这个字,但小说中的军工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他们内心中充溢着的‘国家意识’。我以为,我们在讲述发生在国有企业内的‘中国故事’时,还应该把国家意识讲得更透彻。 ”
他们的岁月“激情燃烧”
为了寻找从生活中走来的艺术形象,阿莹翻阅了父母和数十位老军工的档案,那厚厚的牛皮纸袋,浸润着老军工的汗水和泪迹,装着他们的人生,也装着他们的灵魂,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部长篇,“那已经远行的我的父母、我的师傅、我的领导,又微笑着向我走来,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让我禁不住想跪下了;我翻阅了几部军工企业的厂志,那波澜壮阔的轨迹,那艰苦卓绝的努力,那给共和国带来激情和荣耀的故事,像画卷一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让我沉浸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不能自拔;我还借阅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两人多高的合订本,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就像在阅读一部生动的共和国的发展史,其中的体会便融进了人物的背景,让作品中的人物在那般氛围里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还有部队的朋友提供了共和国经历的几次战争的资料,让我从中感受到极大的震撼,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军工与战士、军工与战争、军工与国家的关系,让我不得不陷入了多重思考。 ”
/作家简介/
阿莹,陕西耀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9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惶惑》;出版有散文集《大秦之道》《饺子啊饺子》《旅途慌忙》《重访绿地》,艺术评论集《长安笔墨》,秦腔剧《李白长安行》,歌剧《大明宫赋》,实景剧《出师表》等。其中,多篇散文收入中国作协的年度散文精选,《俄罗斯日记》获冰心散文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秦岭深处》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进)自9月4日起,米脂县气象局组织工作人员赴全县各街镇,开展区域自动气象站巡检与维护工作。工作人员对电源箱...
米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