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木雕技艺传承人康忠峰:指尖上雕刻艺术人生

榆林日报 2021-05-28 08:50 大字

康忠峰在认真雕刻。李胜亚 摄

通讯员 李胜亚

核心提示

呜呜呜……滋滋滋……伴随着一阵阵刺耳的电锯声,来自佳县康家港乡康家港村的木雕艺人康忠峰正一手握着一块木头,一手拿着一把雕刻刀在木头上认真地雕刻着。尽管额头上浸满汗珠,但他全然不顾,仍聚精会神地雕刻着……

从小拜师学习木雕技艺

陕北小城米脂,天空湛蓝深邃。城南凤凰山上松柏成行,绿草如茵。放眼望去,对面山腰上坐落着一座正在翻修的农家小院,听说此处有一个来自佳县的著名木雕艺人正在施工,笔者便顺着蜿蜒曲折的小道走进农家小院去拜访他。

见到有人前来,康忠峰停下手中的活计,与笔者攀谈起来。今年41岁的康忠峰,从18岁开始便师从佳县著名木雕技艺大师康忠武,常驻佳县白云观,边学习边干木雕工程。近年来,白云观木雕工程逐渐减少,于是他转行开始给周边县城的一些农户做大门木雕和窑洞窗户木雕。

“康忠武和我同村,从小聪明伶俐,成年后给人家盘过炕,当过泥瓦匠,后来拜师学木匠。1982年,佳县县政府组织能工巧匠修复西北著名道教圣地——白云观,康忠武临危受命,承担起修复白云观木雕工程的重任。他不辱使命,靠着佳县人与生俱来的那股倔劲和不服输的信念,硬是靠手工完成了白云观所有的木雕工程,受到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他的事迹还被榆林市文旅局拍摄成陕北木雕技艺非遗传承纪录片呢。”康忠峰说。

人巧莫如家什妙

看着操作台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雕刻工具,笔者忍不住请教康忠峰这些工具的用途。康忠峰说,在木雕工艺的制作过程中,雕刻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巧莫如家什妙”,一个优秀的木雕艺人,不仅要了解各种工具的性能,还要学会保养这些工具,这样才能行刀运凿干练洒脱,做出来的工艺品栩栩如生。

雕刻刀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抛大荒”的毛坯刀,主要用于雕刻器物的大致外形;另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修细坯和修光。最常用的就是一些圆弧刀、平口刀,如果要雕刻硬木,比如酸枝木、红木、紫檀之类的,这时就要用电动雕刻刀。辅助工具主要是一些敲锤、木锉、斧子、锯子等,最大的设备就是那个拉花电锯,康忠峰指了一下自己的身后。

康忠峰一边与笔者聊天,一边飞快地雕刻着,还时不时地介绍雕刻工艺的类别,如圆雕和浮雕等。他说,所谓浮雕,就是在一个平面内,雕刻出凹凸起伏的立体雕像。圆雕就是立体雕刻,它不仅局限于一个面,而是360度全方位都要照顾到。圆雕和浮雕的区别在于立体的程度不同。浮雕是半立体的表现手法,而圆雕是全立体的表现手法。在运用场景上来说,浮雕的运用更广泛,它可以依附在墙壁、柱子上,也可以独立存在。而圆雕则大多用于独立展现某种意象。

将木雕技艺传承下去

“木雕艺人目前在陕北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佳县,估计有十来班人,大多是陕西省寺庙木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康忠武的徒弟。我们这个班有5人,不仅在榆林、延安地区承包工程,有时也去内蒙古和山西承包工程。前段时间在米脂郭兴庄镇杨山村完成了一个巨大的木雕工程,倾注了我前半生的所学,尤其是那块大门牌匾,凝聚了我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康忠峰说。

谈及将来的打算,康忠峰说:“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生存是第一要义。只有锐意转型发展,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佳县木雕技艺。”

新闻推荐

对酒当歌笑人生

毕华勇日子过得有些虚渺,许多事让人猝不及防。一个个好端端的人,而且是熟悉的朋友,说不见就不见了,且是永远不见了。米脂地方...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