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文友刘毓珠

榆林日报 2021-03-01 08:10 大字

高文喜

忽闻文友刘毓珠仙逝的噩耗,我总觉得是假传,总觉得他还好端端地活着,正在忙着创作。他那可爱的笑容、健谈的声音、高大的身影,像陕北驴子一样辛勤耕耘的神态、动作,还时时在我眼前浮现。

他处交朋友厚道包容。古人常说穷文人、酸文人,讥讽文人具体尖刻、难处难交,可刘毓珠是例外,身上时时透出一些厚道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刘毓珠在米脂城里工作,而且娶了一个漂亮的有正式工作的婆姨李利,小康生活水平,让不少人羡慕。当时在城里无居室的毕华勇、李纪元、罗志强、李长江、朱序忠等,常把他家作为交流聚集点,白面片子、小米捞饭管饱吃,他的办公室也作为朋友弟兄的过路居室,为他们节省点儿住宿费用。文友们非常感动,戏称他“当代宋江”。有一年八月的一天,刘毓珠正吃晚饭,李长江进了门,李利赶忙加了点饭菜。刘毓珠知道他在镇川卖罢红枣来的,给李利解释说:“李长江家里很穷,上有老下有小,那点红枣是他的重要收入。”聪明贤惠的李利说:“你不要拐弯抹角,我同情他,也理解你,更支持你。”承包某报榆林专刊编印时,他专门招呼了几个穷朋友合伙干,效益不错,个个感恩。一天晚上和几个朋友喝酒放松,没想到一个朋友酒后失态,竟然耍起了酒疯,双手掐住刘毓珠的脖子,使他半天喘不上气。但刘毓珠始终没有还手反抗,挣扎着慢慢坐起,啥话也没说,只是哭了一鼻子。在场的人感慨不已,认为他容人的肚量大到常人未及的境界。李竹萍、申小平、白云雷等年轻作家走上文学道路较晚,刘毓珠总是尽力帮助、积极扶持,从来没有排挤、小瞧的意思,使他们向着文学的高峰稳步攀登。

他为《米》杂志创办呕心沥血。2000年8月,时任米脂政协文史委主任的李纪元和部分文人商量办一份杂志,给当地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李纪元把这个想法给时任米脂政协主席李海林作了认真汇报,希望得到经济方面的支持,李海林爽快答应并强调:一是办为季刊,一年四期;二是纯文学季刊,刊登地方文人的作品为主;三是按《榆林日报》的标准给点稿费,调动文人的积极性;四是把米脂最有影响的文人吸纳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于是,李纪元把刘毓珠等人扩为编委,并请刘毓珠任总策划。

每期编排前,刘毓珠要把近期来稿细看一遍,并根据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谋划出基本方案,请编委会成员讨论后方才编排。初本成样以后,经校对人员细过一遍,再听听朱序忠老先生的意见,最后他自己细抠一遍。尤其是对每期《米》杂志的头版头条,他要求极严。如2001年冬,根据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建设的热点问题,对于全县生态环境最典型的高西沟村进行深度宣传。当刘毓珠问大家谁来写这篇文章?编委们谁也没有吭声,来投稿的孙成纪插言说:“这篇文章难写哩!”多时的沉静,一语的冲击,刘毓珠马上拿起笔,迅速列好提纲,有高西沟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恶劣环境、合作化时期的征山治水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情况、未来前景四大块,分别安排4个人分块起草,最后由他总执笔,安排在《米》杂志的头版头条。该文不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赞誉,而且对绿色米脂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汗水浇香丰硕果实。刘毓珠不仅勤于写作,还真有创作天赋。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挤时创作,他写的小戏经常在米脂剧团下乡表演;米脂的一些大型晚会,经常有他写的小戏、串词;他的小说《诱舞》在《米》杂志连载后,有不少读者致信夸赞。用朱序忠的话说:“刘毓珠的《诱舞》舞起来了。”他的散文经常在《榆林日报》《延安文学》《陕北》《延河》等报刊杂志上登载。2002年,他的散文集《窗前碎雨》出版后,老作家牧笛、戈乜、高应德等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另一本散文集《陕北琐记》马上就要面世了,我想,在陕北文坛上定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响。

新闻推荐

春节到 年货俏

新春佳节临近,各类年货走俏。1月26日,市民在米脂县城区一年货摊挑选寓意“红红火火”的饰品。连日来,米脂县很多商铺门前挂...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