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民当亲人 用真心换民心 记米脂县高家园则村第一书记高学峰

榆林日报 2021-01-29 16:00 大字

高学峰在认真记录扶贫日记 闫景 摄

记者 闫景 马腾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暖人心,号召千万干部下基层,我村第一书记高学峰,他是咱们的知心人……”近日,记者走进米脂县印斗镇高家园则村,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村文化广场传来。今年64岁的村民张生田将自己对扶贫干部的感激之情,汇聚到这首自己编唱的陕北民歌里,同时唱出了广大村民的共同心声。

“高书记来到村子后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提起高学峰,村民们都竖起拇指称赞。自2014年驻村以来,高学峰用心、用情、用力,扎根基层,倾情奉献,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1月13日上午,高家园则村村委会院子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村致富能手高建龙联合驻村工作队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价值1万多元的面粉和食用油,让老人们在数九寒天感受到一股暖意,这也是高建龙连续两年自掏腰包为村民捐赠爱心物资。“这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我的养猪产业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也想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回馈乡邻。”高建龙说。

高建龙是高家园则村的一个养殖户。多年来,他家零散养着十几头猪,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养殖规模小,收入一般。高建龙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却由于缺乏资金和场地而未能实现。

2018年,高学峰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他鼓励高建龙放开手脚干,并积极向县上争取项目,平整了50亩土地,帮助其贷款修建了猪棚。几年下来,高建龙不仅还清了贷款,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农户发展养殖产业的热情。2020年,他养殖生猪700多头,出栏400多头,当年实现纯收入110多万元。

像高建龙一样搭上产业“致富快车”的还有村民张树万。今年84岁的张树万,由于年龄较大,不便于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传统种养业。高学峰鼓励他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养蜂产业,并于2018年争取到3000元帮扶资金帮张树万购买了10箱蜜蜂。如今,通过养蜂,张树万每年可增收2万多元。

如何围绕产业谋划村子未来发展布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高学峰驻村后一直琢磨的问题。他通过政策引导、奖励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做大做强养殖产业。同时,他还积极培养技能型新型农民,鼓励帮助村民发展养牛、养蜂、散养土鸡等产业,基本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增收入的目标。目前,全村有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8户、年存栏2500只以上的羊子养殖户45户,养牛、养鸡、养蜂产业户百余户,去年全村实现养殖收入55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多元。

高学峰还协调有关部门,争项目、跑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在村里完成了饮水工程、村组道路硬化、节能路灯安装、村卫生室和排洪渠建设等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心换真情实干赢民心

“我是高家园则村的一名新成员,也是每个困难家庭的一员,我把大家当亲人,希望大家把我当家人,咱们共同战胜困难。”这是高学峰第一次召开村民大会时说的话。在他看来,作为扶贫干部,不仅要驻村,更要驻心,把村民的揪心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正帮他们办实事、解难题。

贫困户张三辰的孩子因先天性食管闭塞,做手术花了5万元,但由于孩子没有出生证明,无法报销医疗费。为此,高学峰几经奔波,最终在亲子鉴定机构的协助下为孩子上了户,随即报销了医疗费。11岁的女孩张金荣因为眼睛二级残疾,好多学校不愿接收。高学峰内心五味杂陈,多次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一个月后孩子顺利在米脂县三里屯小学上了学。

村里的一些待业青年为就业而发愁,高学峰到用人单位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贫困群众生病后没钱去医院,他组织市税务局干部职工捐款10万元,建立了高园则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累计救助21人(户)次,缓解了他们的就医压力。

空闲之余,高学峰还及时调解村民之间发生的纠纷矛盾,对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动员村“两委”班子负责人不厌其烦做工作,成功化解了一件件矛盾和纠纷,村里渐渐形成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爱老敬老的良好村风。

一件实事,一片民心。驻村以来,高学峰始终将“脚踏实地、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用热心、耐心和责任心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近年来,他先后荣获最美扶贫干部类“榆林好人”和 “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新闻推荐

米脂县医院携手老年大学开展“双报到”文艺汇演和义诊赠药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杜银宝李胜亚)12月25日,米脂县医院联合县老年大学在银州街道银新社区,举办了以“文明米脂,健康米脂”为主题的“...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