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敢于”为抓手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榆林日报 2020-01-10 09:55 大字

吴正

榆林市充分发挥能源富集、经济发达、实力雄厚、红色传承、区位辐射五大优势,主动担当、先试先行,以“五个敢于”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1、敢于破题 高位谋划社会治理

充分发挥市域枢纽作用,经过调研实践,在西部率先出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构建市域治理制度体系;实施三治融合、全科网格、智能信息、基层维稳、多元共治、媒体融合、过硬队建等“七大工程”,提升基层治理、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应急处突、服务群众、舆论导控和执法司法等市域治理“七种重点能力”,推出了“党委政府+专家+社会组织+群众+互联网”的“五位一体”社会治理模式,做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平安等方面建设的有机统一、统筹兼顾和同步推进。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调研合作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开展市域治理探索。将米脂县作为榆林市校园及其周边安全试点县,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青少年安全研究所启动了榆林市校园安全合作研究课题。

2、敢于亮剑 统筹开展专项整治

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主动开展“政法进商会”活动,推出重大项目服务联系直通车等19条措施,营商环境显著提升,综合信用排名进位幅度全国第一。大力开展舆论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抓获涉案人员141人,涉案金额3516万余元,打击战果全省第一。开展民爆物品集中整治、能源领域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大起底和明盘(黑口子)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矿产和民爆物品产购销用等环节。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执结案件12809件,执结标的30.71亿元。连续两年全国、全省“两会”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期间,实现了进京赴省人员“零非访”目标,荣升“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西部非省会城市第2位。

3、敢于行动 创新完善治理方式

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五治融合”,积极探索,发动和依靠群众,走出一条与能源基地建设相结合的现代化治理之路。榆阳区党建引领“三变”改革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县区;榆阳区赵家峁村创新“四新二网三公示”自治模式,以“四治”保障“三变”;米脂县法院推出“新三三制”审判模式;绥德县郝家桥村继承发扬习仲勋“把屁股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光荣传统,推出“两引领两培育”治理方式;靖边县杨桥畔镇“三包、四定、五访”工作法受邀在深圳向全国同行介绍经验,绥德县郝家桥村“两引领两培育”、子洲县张家沟村“德农基金”等工作被《法制日报》报道。这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的基层治理创新得到了全省高度认可并大力推广,全面丰富了榆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4、敢于突破 建立能源型城市治理模式

建立共建机制,实现公平合作。提出解决村矿矛盾的“13351”工作法。即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通过村矿共建、共治、共享三种途径,加强村企联合党建机制、村矿协调机制和全面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三项建设,对老矿、新矿、国营大矿、民营矿和新增资源整合煤矿等不同情况,分类采取五种模式、多种方式加快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建立共治机制,实现和谐治理。广泛成立村矿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干部担任,副书记由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煤矿聘任一名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煤矿民调副矿长,促进村矿之间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市域经济,实行南北县市区结对帮扶协同治理,有能源优势的北部县市区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的1%对口帮扶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南部县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建共享”的治理与发展并重之路。

5、敢于探索 初步建立治理指标体系

发展完善以“三考三查两述职两点评一鉴定”为内容的“33221”社会治理工作方法(三考:县区平安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市级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类考核、县区法检公“三长”考核,三查:榆林市乡镇安全感抽样调查、严格责任查究、明查暗访长效机制,两述职:综治工作述职、政法部门每半年向同级党委政法委述职,两点评:“四长”点评案件、县区政法委和政法部门工作季度汇报点评,一鉴定:领导干部晋职晋级“综治工作鉴定”),形成了纵贯市县乡三个层级、横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聚焦政法委及法检公司五个部门主要领导的市域社会治理考核评价和管理体系。2019年,对2个县、2个市级成员单位、15个乡镇、2个国有企业进行了挂牌整治。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进行时 危害民营经济黑恶势力犯罪 全省批捕880余人

昨日,陕西省检察院召开“强化责任担当、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今年以来陕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