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陕西艺术年鉴 画坛巨擘刘文西去世 留下哪些艺术财富?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2019年7月7日驾鹤西去。大师与世长辞,但他仍然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指引后辈去思考和学习,如何进行艺术探索,如何用艺术表达生活。
艺术财富一:创作思想
艺术首先要明确“为什么人”
刘文西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他从青年时期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就认识到绘画的历史责任和担当,认为艺术不是个人的事,是国家的事是人民的事。并且这些理论并不是空洞的,是真正能够指导实践的。
2019年4月,时任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的王家春与刘文西对谈,每天交谈四小时,持续一个月,对刘文西的艺术人生与创作经验有较为全面的回顾,谈到创作初衷,刘文西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了我一个方向,做人一定要有目标、有方向,要坚信这个目标,一条路走下去,不要动摇、不要摇摆、不要疑惑,这个很重要。坚持走下去了,才能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真实的、可靠的知识,才能获得很多经验教育,不光是理论教育,而是有实践教育。要在实践中证实所学理论的可靠性。”
总结自己创作、教育的经验,刘文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什么人”“生活在世界上,要为什么人?为什么人而活着?这些问题明确了以后目标就清楚了,不容易走弯路。方向就是为人民服务,道路就是和人民结合。所以,和人民结合我一直很重视。”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与刘文西先生相交五十余年,他评价道:“文西先生终生献身于艺术,献身于西部,献身于人民和土地。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满腔的挚爱践行毛泽东文艺思想,竭诚地以自己的艺术服务人民。作为新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哺育了几代美术人才,他的思想和艺术润泽了千千万万学子。文西先生丰硕的艺术成果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将永垂青史!”
艺术财富二:创作实践
深入生活表现劳动人民的美
刘文西笔下的人物有灵魂、有性格,有骨有肉,有爱有恨。他的绘画来源于生活,曾先后去陕北写生近百次。可以说是陕北成就了他,他在画作中塑造了陕北。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60年代初刘文西创作的《祖孙四代》带来的震撼,以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而确立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从《毛主席和牧羊人》到《同欢共乐》,从《支书和老贫农》到《沟里人》,他创作出一幅幅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陕北系列作品。
在浙江美院毕业实习期间,刘文西就来到延长油矿,但他觉得还不够深入人民的生活,于是去了毛泽东主席住过的几个村子,比如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凤凰山等等,向农民了解了毛主席在杨家岭的一些日常生活,散步、开荒、种菜、在麦场上看书等。毕业后分配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更是经常带学生去陕北写生,最长的一次是1958年到延安二十里铺写生5个月。
“要真正深入工农兵生活就要交朋友,光去一两天只能看看表面。不光是了解,还要熟悉他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生活习惯环境等。”刘文西每一次到农村,都和农民打成一片,“去体会的多了,脑子里就会产生很多熟悉的人。想画谁,模子就出来了,需要的对象就出来了,在脑海里不是空洞的,是活生生的。这和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还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他的代表作《祖孙四代》中,留胡子的老人家形象,原型就是二十里铺一个老红军,刘文西曾反复画他的形象、动作,还曾陪他到城里吃了一桌好饭。表达美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刘文西就是在劳动人民中去寻找美。他笔下的人物不是痛苦的、悲观的、颓废的,而是总洋溢着生活的美好。他甚至用自己的新棉衣,去换农民打了补丁的旧棉衣,因为他觉得农民的衣服很舒服、很自然。
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长安画派研究院院长赵振川评价:“刘文西先生用中国化的方式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立起了一块中国美术史的丰碑,还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长期坚持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榜样,在中国美术界也是属于鲜见的、旗帜型的人物,他是丰碑式人物。”
艺术财富三:创作风格
结合东西方技法推进中国人物画发展
刘文西是“黄土画派”开宗立派的人物,黄土画派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自成一派。刘文西的艺术高度不仅仅在于表现黄土地的风土人情,更在中国画艺术技法上有所创新,他将东方线描和西方素描有机结合,将中国人物画向前推了一大步。
刘文西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艺术开蒙于商敬诚的花鸟画、人物画。在浙江美院主要学习的是俄罗斯素描的风格,比如契斯恰科夫、列宾、苏里科夫等的现实主义绘画。但是他对扬州八怪、任伯年等中国名家的画也临摹得很好。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给他很大的启示:中国人的绘画怎么可以不去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呢?后来刘文西走上了中国画的创作道路。
东西方的绘画技法,在刘文西的笔下是融汇贯通的。他曾回忆自己的艺术经历时说:“中国画的系统是以线为主,以骨法用笔,用笔墨来概括对象的造型,线条是结构的关键地方。西洋的技法,包括造型基础、素描,是写实的、立体的。西洋的东西科学性大,更写实;中国画艺术性大,画意浓。”刘文西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主要还是一以贯之的写实风格。
“作为画家,是画人们憧憬还是无望?是画痛苦还是开心?我要塑造这个形象,用画教育人们充满自信。”刘文西晚年的代表作,是历时十三年创作,2017年完成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全景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长102米、高2.1米的画卷,分为十三个部分,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包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及《红火大年》组成,画面构图宏伟,人物生动传神,刻画出陕北人民勤劳坚韧、淳朴热情、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让人感受到黄土地和劳动人民蓬勃向上的伟大力量。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著名艺术理论家程征评价:“刘文西先生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成长跟新中国的成长基本同步,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的财富非常宝贵,也非常丰厚。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非常严谨,令他的现实主义写实创作如鱼得水,随心所欲。他为美术事业奋斗了毕生,大大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他为中国人物画画科的发展史堆砌了一个坚实的台阶。刘文西的贡献不是地方性、不是局部,而是整体性的,必须从整体来看。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早就奠定了,他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华商报记者 路洁 通讯员 夏晶 摄
新闻推荐
用“最好的服务”当好“电保姆” 米脂县电力局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米脂县电力局大力推行服务营销理念,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用“最好的服务”保障供电需求。通过改变...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