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创新党性教育方式构建党性教育素质培养完整链条

榆林日报 2019-11-30 05:51 大字

本报通讯员王伟张博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榆林市立足自身优势,深挖本土党性教育优质资源,通过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实施党性教育素质报告手册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党性教育素质培养完整链条,有力推动了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挖掘资源 构建干部教育工作新高地

充分发挥榆林党性教育资源丰富性、唯一性和可拓展性三大特点,打造红色革命、绿色生态、传统文化、发展成果、廉洁警示教育五大教育板块。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在米脂县杨家沟、绥德县郝家桥、佳县神泉堡革命旧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方法;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坚定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学习以牛玉琴、石光银、女子民兵治沙连等为代表的治沙英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治沙精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在石峁遗址感受中华民族历史之悠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路遥纪念馆学习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强化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开展发展成果教育,坚定创新发展理念。在陕西北元化工集团、神华集团大柳塔煤矿学习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在榆阳区赵家峁村学习“三变”改革如何激发广大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先进经验;开展廉洁警示教育,坚定廉洁自律意识。在榆林烈士陵园追思烈士的英雄气魄,聆听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米脂县李自成行宫诵读《甲申三百年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人生观。

用活资源 构建干部教育工作新格局

坚持把干部教育工作放在榆林市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引导党员干部学初心、悟初心、践初心。建强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六库”,即理论政策类、综合管理类、技能素养类、经济发展类、人文社科类、先进模范类,吸纳各级各类入库教师101名。打造精品课程。推出《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等22门精品课件,编写《聚焦高西沟》等12个特色教材,提出“教育+产业+生态+旅游”等十大课题,全方面、多角度讲述榆林故事。优化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育基地特点,精准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将党性教育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的“活教材”,让党员干部在观摩和共鸣中传承民族精神,点燃创业激情,提升能力素质。

转化资源 建立干部素质培养新体系

根据党性教育规律、干部培养和成长规律,建立党性教育素质报告手册制度。精准识别培养对象。从源头上将党员干部分为新任公务员、后备干部、新任领导干部、副职领导干部、正职领导干部五类。精准设置培养方案。采取理想信念专题讲座、主题党员日活动、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3种方案,其中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菜单式选学,增强培训内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精准设置党性素质指标。党性素质修养考评采取百分制,由理论测试考验、组织评价考验、社会评价考验3部分组成,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素质考核评比,低于60分的启动重修模式。精准设置整改台账。针对存在问题和短板,从理论学习、日常生活和组织生活3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提出整改措施。精准跟踪考察。对干部能力、执行纪律、信仰和政德3方面跟踪培养,看干部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能否抵挡住诱惑、能否始终对党保持绝对忠诚。精准运用“三项机制”。对群众满意度低、定性评价差的党员干部,视其情况进行回炉锻造;对群众满意度高、定性评价好的党员干部,优先评优树模、选拔重用。

通过全力打造榆林干部教育升级版,有效利用和发挥了榆林的人文、历史、环境优势,不仅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榆林红色资源承载着的革命精神、绿色教育承载着的艰苦奋斗精神、传统文化承载着的忠诚精神、发展成果孕育着的创新发展理念和廉洁自律等优良传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而且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强化了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提高了运用新理念、新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闻推荐

米脂小米抢“鲜”上市

农户正在包装小米“再来10箱今年的新小米,包装就按照去年的……”来自北京的孙红大姐通过微信来买米脂小米。她说,用米脂小...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