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荣家庭:风雨同舟路 相依相伴行
相亲相爱一家人
文图/本报通讯员周亚楠
核心提示
米脂县郭兴庄镇政府残疾人专职委员王向荣家庭,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文明家庭。丈夫王向荣命途多舛,妻子黄妮妮不离不弃,儿子王燊哲乖巧懂事,他们用行动践行着爱的誓言,诠释着幸福的真谛。
夫妻恩爱 相伴相守
2004年,王向荣大学毕业之际,被确诊为双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右耳听力丧失。同是大学生的女朋友黄妮妮不离不弃,边打工边照顾病中的王向荣,从陕南一路追随到陕北,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眼光,毅然选择嫁给王向荣。
婚后,王向荣在家养病,整天郁郁寡欢,黄妮妮始终陪伴左右。丈夫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身为新婚妻子的黄妮妮,一点也不娇气,帮着婆婆做家务,帮着公公种地。看到村里有人以每斤一元的价格收购苦菜,黄妮妮就挤时间上山采摘苦菜,卖钱贴补家用。
爱岗敬业 热心助人
2006年4月,他们的儿子王燊哲出生了。意志消沉的王向荣看着可爱的儿子和深爱自己的妻子,终于振作起来。从最初的水泥厂工人,到开服装门市,再到学修家电,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2009年,他通过招聘成为米脂县郭兴庄镇政府的残疾人专职委员。
黄妮妮也不甘落后。2009年9月,先后从事过超市导购员、旅行社导游的她,通过考试被录用在米脂县园艺技术推广站工作。
工作中,王向荣夫妻二人勤勤恳恳,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遇到加班,他们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碰到同事工作繁忙时,他们都会主动分担。就像王向荣常说的一句话:“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
勤俭持家 生活美满
工作的难题解决了,生活的烦恼却接连不断。王向荣在镇政府上班,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每周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到了在县城上班的黄妮妮身上。黄妮妮既要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又要操持家务,还要按时上下班,忙得分身乏术。但她任劳任怨,没有丝毫怨言。
刚上班时,王向荣每月工资仅有700多元。黄妮妮每月工资850元,每半年发放一次。每月除去房租120元外,两人的工资收入已所剩无几。黄妮妮说:“平日里,蔬菜全靠老家供,吃的饭大多是面条,衣服也舍不得买,买也是挑便宜的。”
在他们的精打细算下,王向荣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2010年年底,王向荣通过申请,获得一套30多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由于每周才能回家一次,所以王向荣一家都倍加珍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日常生活中,他们互相支持,一起做家务,一起给儿子辅导作业。闲暇时,一起外出跑步、骑自行车,度过难得的周末时光。
孝敬老人 教子有方
王向荣的父母年事已高,平时有点不舒服,都是黄妮妮带着老人去医院检查,跑前跑后。她多年如一日孝顺老人,邻居们看在眼里,都夸她:“更像是女儿,不像儿媳。”
虽然工作很忙,家庭也并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们都尽其所能提供帮助,邻里关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
他们的儿子王燊哲五六岁时,就经常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现在,王燊哲在米脂县第三中学上初一,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比同龄人更加懂事。学业繁重的他,还时常给家人做他的拿手好菜——糖饼。王向荣夫妻俩每次吃到儿子做的糖饼时,总会欣慰地想起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风雨同舟 不离不弃
生活有时充满戏剧性。2017年4月,王向荣病情恶化,左耳也丧失听力,脾气变得暴躁。但黄妮妮并没有放弃,主动联系专家,花费十多万元,为他植入人工耳蜗,让他重新回到有声世界,让这个家庭再次充满快乐和欢笑。
王向荣和黄妮妮自结婚以来,夫妻恩爱、勇于担当、爱岗敬业、热心助人、孝敬老人、邻里和睦、教子有方,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2018年,王向荣家庭被评为米脂县十大计生幸福家庭;2019年,获榆林市十大计生幸福家庭提名奖。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刘雄飞报道5月26日,由米脂县委宣传部主办,米脂县银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文化扶志扶智,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