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高西沟村生态老典型 今朝新变化
本报见习记者陈静仁报道 4月23日上午,记者一行沿着米脂县高西沟村蜿蜒崎岖的环山公路驱车前行,犹如在画中。高西沟村,一个仅有4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却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生态村。
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村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高西沟村群众把一个曾经遇雨泥浆横流、遇旱满地冒烟的“陕北穷山沟”治理成山青、水秀、林美的“塞上小江南”,创造了生态建设的奇迹。
“曾经,我们这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前水土流失很严重,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走,籽苗连根丢。”高西沟村71岁的村民常金芳告诉记者,为了填饱肚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西沟村首任村党支部书记高祖玉开始带领乡亲治理沟道、修建梯田。
“当年我们都是用小车拉土把现在的这些庄稼地一点点填起来的,最深的足足将近40米。填起来后,还要在上面栽树种草,要不然庄稼也活不了。”常金芳说,当时填土修坝,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寒冬腊月天,他们汗流浃背,衣服冻成铠甲,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上世纪70年代,经过初期的实践,高西沟人逐步确立了“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形成了用三分之一的土地植树造林、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草养牧、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粮务农的“三三制”模式,使高西沟村村民在解决了吃饭问题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进入21世纪后,高西沟人又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走上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良性循环路子,形成了林、牧、农“三二一”的新生态产业结构,即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
“高西沟的祖辈创造了现在山秀水美的自然环境,我们如今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怎么在继续维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产业,让老百姓致富。”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村里现在不断发展壮大苹果种植等经济林产业,已成了让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
村民高振强就是苹果产业增收的其中之一。过去,高振强一直在城里打工,每年钱不但没挣到多少,收入还很不稳定。几年前,得知村里的果园优先让村民承包,高振强高兴极了,回到村里承包了100亩果园,现在每年纯利润十几万元。“今年我还要继续加强果园管理,提升果品质量,增加收入。”说起今后的打算,高振强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苹果等经济林种植产业外,绿色生态也已经成了高西沟村的金字招牌。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每年来高西沟观光游玩的旅客也渐渐多了起来。村里主动把握机会,搞起了乡村旅游,村民纷纷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村上有40多家农户可以接待游客,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高西沟精神,体验高西沟生态。”姜良彪说。
“陕北有个高西沟,我家住在沟里头……植树造林修渠堰,梯田层层盘上天……能浇地来能养鱼,村民日子能过美……”采访中,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高锦卫一时兴起,唱起了这首《歌唱高西沟》。
新闻推荐
杜斌丞像(新华社发)据新华社西安4月26日电(记者李浩)杜斌丞,1888年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13年夏考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