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姜女祠
戊戌年冬月初九,一念起,遂往姜女祠。“的哥”刚装饰完车内,香味熏得我喘不上气,大开着车窗,沿漆水河堤岸就到了祠堂前,他下车散香,笑:“你带香进去,就不用再燃了。”
大门正前方立一石碑,上刻“北宋姜女祠遗址”,两边四株茂松迎门,地上石子砌出“姜祠清风”四字,砖墙上书“泪泉”二字,掩映在枯藤黄萝之中。拾阶而上,绿色木门大开,无人,门挂竹帘,窗蔓轻纱,墙上两边各挂一灯,老式路灯,戴着灯罩。当院正中为孟姜女全身像,汉白玉已然风蚀,其下香炉寂寂,想她当年苦寒,而今竟连塑像也如此破败不堪。小院当中赫然立一树木化石,其下介绍为:又称硅化石,是侏罗纪时期的树木,经地壳运动埋入地下,在高压、低温、缺氧环境下,形成的二氧化硅化石,此化石出自姜女祠金山山麓,象征着孟姜女忠贞精神万古永存。这真是巧了,前一日,我在自然博物馆,也看到产自铜川印台区阿庄镇的硅化木古化石,其文字曰:硅化木化石又称古树化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乔木、灌木树干、树根植物遗体化石,从中可以获得大量当地、当时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组合,经纬度变化关系、地史变化变迁规律等。参照读之,自然人文更显丰富。
画廊为二景,竖十余碑,多为线刻,详解着这个故事。秦时,独身孟叟、姜妪隔墙而居,某日金燕衔来葫芦籽贻叟,其后发芽扯叶到隔壁姜妪家,秋来结下一大葫芦,剖开,出一女,叟妪惊喜,耆硕断为两家共养,名之孟姜,长至十八,亭亭玉立,时有儒生范喜良为躲焚坑,逃匿来家,与孟姜女结为夫妻,新婚未满三朝,始皇征劳役,喜良充丁筑边墙,三月后即累亡,双亲因思成疾亦逝,孟姜女见夫久不归,遂千里寻夫送寒衣,历尽艰辛,方至塞上。闻夫已丧,放声痛哭,长城为之崩塌八百里,夫骸尽出,孟姜女背负遗骨返故乡,米脂境内弃掉红妆,斯地从此多出美女,其后为躲追骑,她力竭坐化金山洞,泪水涓涓长流淌。细细读罢,檐廊中有风唿哨而过,阶下一角有小龙头滋滋滴水。
院中植老槐一棵,已无一叶,向长天里望去,一团浑黄萧疏。
最后姜女石窟,为古祠主建祭亭楼,雕梁画栋嵌于犬牙崚嶒中,愈新却又愈旧,愈要显热烈却愈显冷清,中有姜女彩像一尊,尘灰落满周身。其后石洞石床中,更是坐夫妻二像,裙裾相连,神态安详,两情依依。因寒渗不敢久视长留,出见檐头山头,正有一缕强光射来,似应千百年来“金钗显烈”一说,石隙陡然见金,冰心随暖。
站高处下望,对面山如老虎头,河如童子尿。而一院清寂,零散有寒瘦游子二三。远角屋外,堆煤数叠,屋内烟囱有烟气不绝如缕,终不见人。
回到前院,踯躅延时,见一旁立小树多株,之后便是几通碑,也多是碑体惨白、字迹难辨。我奇怪的是,碑和树都要用木棍支撑,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而今姜女祠里,这树和这碑竟也都呈倒伏状。我再看后山,其势如刀砍斧削,巍巍前倾,俄顷便似要倾塌下来,莫不是承受不住这苦情,时欲泪奔。(范超)
新闻推荐
米脂县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知识竞赛展现巾帼风采 贡献巾帼力量
本报通讯员高海燕报道3月1日,米脂县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知识竞赛。来自该县不同行业的女性共计200余人参加了...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