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高危型向风险预控型转变、由环境污染型向清洁环保型转变 神东:高效发展的新探索
本报通讯员李霞
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始终秉承“奉献清洁煤炭,引领绿色发展”的使命,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启了煤炭工业安全高效发展的新纪元。
采掘机械化率达到100%,资源回采率达80%以上,49个基层单位有32个实现了“零伤害”,3个矿井安全生产周期超过4000天、6个超过2000天,企业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全员人工工效居世界领先水平……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数字,记录着神东的煤炭开采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高危型向风险预控型、由环境污染型向清洁环保型的“三大转变”。
科技创新走上快车道
神东大柳塔煤矿开建的1987年,煤炭开采方式依然处在传统工业化时代,工艺技术落后,采、掘、机、运、通仍沿用传统老矿模式,矿井主巷道沿岩石层布局,采煤工作面实行多盘区布置,运输靠矿用轨道、矿车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矿井建设者走出国门,接触到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视野变得开阔,观念不断更新,开始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逐渐形成安全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新技术,将矿井建设规模由120万吨一步提升到600万吨,成为当时中国建设规模最大的煤矿。
2001年,大柳塔煤矿单井产量突破1000万吨,全球第一座千万吨井工煤矿让世界为之瞩目。突破传统矿井井巷工程沿岩层布置方式,形成开拓方式简单、建井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的建井新技术、新工艺;率先将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延长到6000米以上,大幅提高采掘效率和资源回收率;吸纳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并集成创新,实现生产自动化;将“互联网+”引入矿井生产管理,实现井下固定场所无人值守,“4G”联络以及生产经营的智能管理……大柳塔煤矿的建设经验在神东矿区成功复制,于是,全球最大的千万吨矿井群和中国第一个亿吨、两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就此诞生并享誉世界。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神东的8.8米超大采高、沿空留巷、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TBM盾构等新工艺成功应用,不仅使中国煤炭行业实现了从世界煤业的落后者、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开创了中国煤炭工业新时代。
绿色发展迈进新时代
矿区开发建设以来,神东煤炭集团秉承“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理念,累计投入生态环保治理资金32.5亿元,矿区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3%-11%提高到65%以上,成功打造了外围防护圈、周边绿化圈、中心美化圈和绿化灌溉系统“三圈一水”生态型矿区,被授予中华环境奖,将曾经的陕北荒漠“养绿”,打造出一个采煤不见煤、花香草绿、景色美的“塞外江南”。
同时,神东采取井下和地面综合治理方式,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洗选矸石沟壑回填造地实现复垦绿化,栽植了2490公顷产业化经济林,大果沙棘林成为年加工2万吨沙棘果的鄂尔多斯市高原圣果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主要供货基地,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也为地方经济建设拓展了新路子。
此外,神东还开创性建成35座地下水库,困住矿井“水老虎”,也解决了矿区水资源匮乏的桎梏,昔日的用水大户成为地方重要的供水基地。
履行责任彰显新形象
脱贫攻坚是神东煤炭集团履行央企职责、反哺地方经济、构建和谐企地关系的“金钥匙”。多年来,神东坚持发展国家能源工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群众脱贫的“三位一体”方针,竭尽所能,回报社会,累计向地方缴纳税费1500亿元,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农牧民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矿区周边与神东有直接、间接业务联系的企业超过1000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
在定点扶贫过程中,从2002年到现在已累计向米脂、吴堡两县投入扶贫资金5310万元,先后扶持建成22个舍饲养羊基地、2个奶牛基地、6个笼养鸡基地、8个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对贫困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变“输血”为“造血”,促进脱贫的内生动力,加深了企地情谊。
神东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始终把反哺地方、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使命,积极投身地方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公益资金近17亿元,支持公路、供电通讯等基础建设;主动参与地方矿山救援、抢险救灾3027队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新闻推荐
毕华勇关于非遗,大多数人还处在不明白不了解之中,在老百姓当中更是陌生。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消费环境,让人们自觉地参与...
米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