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归于本真的爱 ——评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

西安日报 2017-11-19 04:40 大字

《黄河歌谣》剧照

○段路晨文/图

一位老妇人满含深情地望向远方,嘴里唱着“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这是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引子中设定的场景,它以回忆的方式开启了整台演出的叙述,引出老妇人年轻时与俊生的爱情。尽管这位名叫水灵的老妇早已满头白发,却依然保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

率先出场的演员那双水灵的双眸,很好地诠释了《黄河歌谣》所要表达的主题——人与人之间诚挚的爱,人与土地相生相伴的情,更是时代风云变幻下不变的真。

年迈的水灵随后出现在《黄河歌谣》的每一幕曲子中,或在其中歌唱,或仅是表演,这个时进时出的角色串络起了全场,为18首民歌赋予了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感。《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的唱段根据内容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置于相应的故事段落,既是女主角水灵今昔对比的切换点,又是推进情节发展的突破口,与此同时,它也作为整台演出的框架,架构起整个故事情节。

不论一首歌曲,或是一部歌剧,重要的是要有动听的旋律多次重复,这样一来上口好记,二来辨识度高。陕北民歌中的信天游,其曲调多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平衡而清晰,这恰恰符合了旋律重复的特性。对于歌剧而言,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图兰朵》中反复出现的旋律《茉莉花》。每当有一个答不出公主问题的可怜男人被处死之时,《茉莉花》的旋律就会响起。由此,这个曲子就成了这部歌剧的代言。

对于《黄河歌谣》来讲,《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四次,分别在水灵与俊生初相识、水灵与俊生成亲前、水灵等待当红军的俊生回家时以及最后一曲歌谣的前奏里。这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在这场演出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相似的曲调让大家体味到了水灵对俊生始终不变的爱,不同的歌词让人感受到了女主角情绪浓度的递进,同时,这首歌也成了《黄河歌谣》的代表曲目。

在整理《黄河歌谣》15首陕北民歌的演唱者时,笔者发现主角水灵和俊生负责演唱的曲目有7首,他们参与表演的曲目为两首,其余6首则由其他配角演员演唱。其中有同村形形色色的男女、见证他们爱情的爷爷,还穿插有“三十里铺”中的凤英以及“西部歌王”王向荣。在这些人的共同参与下,组成了跨越年代、富有全景色彩的陕北风情。

为了尊重原作,最大限度地还原陕北民歌的本真,保持音乐的品质,《黄河歌谣》放弃了好看的戏剧冲突,坚持作为情景歌舞演出。为了突出音乐亮点,主创人员还根据散落于民间的俚语歌谣《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米脂的婆姨》中“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神神”的文字进行生发续写,谱写成全新的具有信天游曲风的歌曲。两首新民歌不仅在歌词上延续了民间歌谣精炼质朴、形象生动的风格,曲式上也同样遵循陕北民歌上下句一段、两句一韵的特点。

陕北山连着山,沟接着沟,人们在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赶牲灵的脚夫们走在险峻的山路上,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便触景生情、即兴编唱,用高亢悠扬的音调,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信天游因此而得名。信天游大都是情歌,在歌中,人们倾诉思念之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它承载着最原始的爱,寄托着最深沉的情,还透露出陕北人的乐观天性。

《黄河歌谣》的尾曲名叫《信天游永世唱不完》,编曲将传统民歌《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与新民歌《天上有个神神》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携手相融,也升华了整台演出的主题:真挚的爱可以跨越时空,在任何时候回忆起来依然能够寻找到内心最初的悸动,也许从后辈们的身上,足以瞥见那些似曾相识的情感共鸣——它不随岁月变迁而消失,反而遍布在更广阔的角落。实际上,这种情感也是众多陕北民歌爱好者的情怀,它早已化作一种精神,深植于每个人的血脉。

新闻推荐

平凡中的感动

樊明山,男,1937年11月出生,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米脂县司法局退休干部。樊明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认真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

米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