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延榆鄂高铁
陕西未来能源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
张季鸾生态公园
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榆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实现上述目标,将在以下六个方面下苦功夫:
转型升级
打破“一煤独大”的困境
必须坚决扭转“形势一好就放松抓经济、煤价一涨就忽视推转型”的思维定势,围绕“三转三补”部署要求,刻不容缓加快转型升级,打破“一煤独大、煤主沉浮”的困境。巩固能源优势,煤油气风光电氢协同发力,稳住能源基本盘,为转型争取时间,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狠抓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打造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和秦创原榆林创新中心为龙头的创新集群,为转型引入更多源头活水。壮大非能产业,充分发挥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力、借资、借智、借技,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智能无人及通航、氢能、羊毛轻纺、镁铝下游、农产品和中药材深加工、节能环保、全域旅游等产业,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生态保护
深入持久贯彻“两山”理念
必须深入持久贯彻“两山”理念,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坚决防止二次沙化,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和国土绿化五年行动,东线重点开展沿黄绿化造林和红枣林保护,西线重点推进白于山区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和立体式治理,南线重点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北线重点防止毛乌素沙地二次沙化。
加快构建“东线引黄+西线引黄+王圪堵水库+矿井疏干水”骨干水网,不断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下茬推动减污降碳,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持续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区域协调
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格局
在城乡统筹上,顺应人口由南向北和由农村向重点镇、县城、中心城区梯级转移规律,积极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神木、靖边、绥德为副中心,以长城城镇发展带、无定河城镇发展带为支撑的“一核三副两带”新型城镇化格局。
在产业布局上,榆阳、横山、榆林高新区和科创新城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氢能产业;神木、府谷和榆林经开区突出保障能源安全、产业安全,重点发展高端化工、镁铝下游、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定边、靖边突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重点发展油气综合利用、新能源产业和现代农业;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突出保障生态安全,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产业。
在民生保障上,坚持市域一体,统筹全市人力、物力、财力,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格局。
乡村振兴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重点做到“三突出两引领”:突出产业振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深化“三变”改革,深入实施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民和人才镶嵌在产业链上,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兴、人气旺。
突出生态振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改厕标准化,推广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努力实现生态美、环境优。
突出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强化乡规民约引导功能,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分类指导、自下而上编好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科学完善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郝家桥、杨家沟、高西沟为试点,探索“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模式,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子。
民生提升
落实“双减”要求
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定国企、活跃民营,加大职业农民、职业技工、职业经纪人培训力度,构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民企、个体创业的大就业格局。
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落实“双减”要求,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努力让家长不为择校而煎熬、孩子不为上学而苦恼。
深入实施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行“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大病不出榆林市、小病不出县乡村。深入实施养老阵地建设两年清零行动,切实体会老年人的不易,从老年人的吃饭、就医、娱乐、照顾入手,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城市更新
坚持市区一体化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目标,建立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规、片区控制性详规、片区修建性详规和城市更新行动规划的五级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的严肃性、纪律性和法律性,一个规划管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四五”末基本建成延榆鄂高铁。
坚持市区一体化,统筹推进榆阳、横山、高新、科创新城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形成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高效运转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历史耐心,非必要不改造,深入实施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聚焦榆林古城、聚焦棚户区、聚焦城乡结合部、聚焦城市内涝,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坚持精细化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建设为依托,以“二街精细化管理示范”为突破口,从一街一巷、一楼一角、一店一铺抓起,下足绣花功夫,化解城市顽疾,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
新闻推荐
通过手机App实现各类智慧生活便民服务联合榆林市反诈中心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直播活动市民正在使用中国移动5G智慧社区...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