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伊当湾村村民 咱村蔬菜不愁卖,每天外送50车

榆林日报 2020-07-08 07:45 大字

文图/本报通讯员白凌燕

“我们村有24家这样的蔬菜代办点,负责收售蔬菜,每天向西安、甘肃、山西、湖北等全国各地发送蔬菜50多车,村民只负责种菜,其他啥也不用操心。”7月4日,在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该村党支部书记贺秉礼自信满满地说。

伊当湾村村民李兵今年种了56亩大田葫芦,有客商要以100万元的价格成片收购,他都没有出手。“一亩地能产2万多斤葫芦,一斤1块钱也不止这个数,一棵葫芦苗至少可以结15个葫芦,可以采摘两个来月。”他说。成片的葫芦田里,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15名工人正在忙着采摘、包装,李兵的妻子笑着说:“今年的葫芦市场行情好,我们一天能销售100多筐,一筐能装40多斤,所有人都忙得四脚朝天。”

村民李三喜夫妇今年种了8个大棚的各类蔬菜,目前卖出了一个大棚的萝卜和三个大棚芹菜,收入高达7万余元,正在打包的萝卜以1.2元/斤的价格销往郑州,萝卜、芹菜卖出去以后他们还准备再种第二茬蔬菜,等到秋季二次上市依旧可以卖个好价钱。

“自从村里开始发展拱棚,我就再没有外出打过工。以前外出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还离家远,现在好了,我在自家地里种菜,收入高,有时候还需要雇人帮忙嘞!”伊当湾村大棚种植户高牛说,近年来,他们一家通过发展设施蔬菜,一年最少也能收入10多万元,高牛还成了村里的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员,带领着村民一同致富。

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交通便利,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穿村而过,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素有“西北蔬菜第一村”之称。为了做到对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覆盖,实现“生产体系化、管理标准化、数据在线上”,伊当湾村将所有拱棚按照品种进行编号管理,并制定了以统一技术培训、种植规划、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质量检测、价格销售和数据管理的管理办法,同时,在利用“阜美靖边”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伊当湾村有机农产品的公用品牌,打造伊当湾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对蔬菜种植、田间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在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

目前,伊当湾村已经形成了“六大示范区、十四大产业廊道”的产业发展格局,共有设施拱棚5500余座,同时,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的人居环境,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都为伊当湾村实现奔小康的美好愿景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新闻推荐

忠诚担使命 奉献践初心 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庆七一“两优一先”先进代表事迹摘登

编者按感受“党员故事”,感悟“党员力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七一”前夕,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了系列主题活...

靖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