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伊当湾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榆林日报 2020-06-16 03:56 大字

文图/本报记者 李志东

靖边县东坑镇伊当湾村全村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1301户5201人,有耕地3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9000亩,交通便利,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穿村而过,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素有“西北蔬菜第一村”之称。

6月8日,走进伊当湾村,白墙灰瓦的民居,宽阔笔直的道路,目光所及的绿色田野,一座座整齐的塑料拱棚,一派祥和安静的夏日田园景象。

记者来到村里的种植大户高牛家,他和妻子正在自家的拱棚里忙活着。今年新种的芹菜,绿油油一片,挤满了棚里的田地,长势喜人。

“我种芹菜已经好多年了,收益一直不错,今年我又增种5个拱棚,每个棚估计最低收益10000元。”高牛说,今年建拱棚所需资金,除自筹3000元外,其余都由政府补贴了。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伊当湾村的发展宗旨,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以设施马铃薯、萝卜、大田蔬菜等为主导的农产品种植体系。全村有3万亩耕地,其中种植芹菜、萝卜等大田蔬菜、设施蔬菜就占19000亩,蔬菜种植产业产值达2.5亿元,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目前,全村设施拱棚达到5500余座。

为了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近年来,伊当湾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了“1+1”等三种经营模式,其中“1+1”发展模式由村经济联合社直接经营4座蔬菜、苗木培育温棚,主要供给该村蔬菜种植农户,估计明年村经济联合社收入可达30万元;“1+1”合作模式由村经济联合社与村民共同经营,前期主要包括1000座拱棚,村经济联合社从每座拱棚收益里提取100—200元的公积金用于再生产;“1+1”流转模式是把村组土地流转集中进行蔬菜产业规模化经营,所获收益85%归村民所有,15%归集体所有,其中5%为村经济联合社的管理费用。

此外,为了做到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覆盖,实现“生产体系化、管理标准化、数据在线上”,伊当湾村将所有拱棚按照品种进行编号管理,并制定了以统一技术培训、种植规划、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质量检测、价格销售和数据管理的管理办法,同时,在“阜美靖边”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建立起伊当湾村有机农产品的公用品牌,打造伊当湾农产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蔬菜种植、田间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

“今后我们新建的拱棚还将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农户通过手机就可实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实时在线监测,逐步实现现代化农业管理。”伊当湾村党支部书记贺秉智说。

目前,伊当湾村全村已经形成了“六大示范区、十四大产业廊道”的产业发展格局,共有设施拱棚5500余座,同时,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的人居环境,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都为伊当湾村实现美好的乡村振兴“蓝图”奠定扎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榆林靖边马英成为重测珠峰后从北坡成功登顶第一人

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今年5月25日是纪念中国人登顶珠峰60周年,尤其是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的消息备受...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