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 30多年栽种了2800多万棵树 农村妇女变“治沙女王”
10月24日,牛玉琴在靖边县治沙展览馆华商报记者 任婷 摄
今年是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周年,目前,陕西省人大正在各地市开展“40年·深情回眸再出发”主题采访活动。让我们来看看有关人大代表的两个动人故事。
人大代表手机号码公开
群众遇到任何问题都可反映
在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有一个“人大代表之家”,这个“家庭”设有联络站,“家庭成员”来自群众,为群众的大事小事奔走,同时有人大代表接待日,群众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来这里反映。
10月23日,在小壕兔乡“人大代表之家”,华商报记者看到,这里有人大代表的名片,名片上面有人大代表的手机号码,桌子上放着接待群众来访台账。
小壕兔乡早留太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7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5%,养老问题非常突出。人大代表建议后,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早留太村的老年幸福院诞生了。
老年幸福院共有房屋25间,每间可居住2名老人,宿舍内各类生活设施齐全,配套完整。
“看到村里的老人能安享晚年,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10月23日,老年幸福院院子里,80岁的贺爱琴与82岁的老伴曹存富正在聊天。“我们是2017年正月搬过来的,条件很好,有厨师专门给我们做饭,房间里自己负责打扫。”贺爱琴说,“每人每月交150元,住在这里很舒服,也给子女减轻了负担。”
房间里,有独立卫生间,两张床整整齐齐。说起人大代表,老两口都竖起了大拇指:“感谢人大代表!感谢党的政策!”
幸福院隔壁是小壕兔乡东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站长由榆阳区人大代表、早留太村支部书记白怀英担任。白怀英说:“看到村里的老人们能安享晚年,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榆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欣说,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后,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事都能找到人大代表,田间地头、大事小情都有人大代表的存在和声音。
她曾背树苗开启治沙之路
获90项国际、中、省、市表彰
在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有一位人大代表,她被称为“治沙女王”,她用30多年的坚持和奋斗,书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传奇故事。
牛玉琴,1949年出生,上世纪80年代初,与丈夫承包了万亩荒沙,开始防沙治沙。为了治沙她变卖家产购买树苗,举家搬进荒漠,从用人背、用牲口驮运树苗开始,她开启了一生的治沙之路。
治沙刚有起色,丈夫却又患病去世,面对家庭的变故,牛玉琴没有退缩。她立誓:一定要让万亩荒沙披上绿装。30多年来,她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在毛乌素的茫茫沙海里栽种了2800多万棵树苗,将11万亩荒沙变成了林草覆盖率达80%的绿色家园。
作为全国和省市县人大代表,她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加大非法采沙检查力度的建议》《加快农村垃圾处理的建议》等一系列意见和建议,解决了一大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牛玉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等90项国际、中、省、市表彰。
70岁依然在沙漠工作
儿子继承母业治沙造林
10月24日,记者在靖边县见到牛玉琴。“我要活到老,治沙到老,我要把治沙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留下绿水青山。”牛玉琴说,“过去的治沙日子苦,现在治沙造林用的都是高科技,我要发动群众把生态文明搞好,把家乡建设得最美。”
70岁的牛玉琴依然在沙漠工作,“现在都是机器挖坑,我就去扶树苗,一天能扶几百株树苗。”
牛玉琴41岁的儿子张立强从小跟着母亲种树,长大后继承母业,用现代化科技继续治沙造林。
张立强的儿子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学习园林专业,“我妈的精神感染了我,我希望我用自身的努力来感染孩子,希望孩子也能继续致力于治沙事业,把治沙精神代代传下去,让沙漠里的植被变得更好。”张立强说。华商报记者 任婷
新闻推荐
●榆林古城一角本报讯(记者贺卓)遇见榆林,会是怎样的一段旅程?10月16日,2019延安文化传承博览会在重点企业推介环节向参会...
靖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