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百亿”:建设“两区一基地”的牵引器 访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怀珠

陕西农村报 2019-05-15 17:12 大字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怀珠。

靖边县培育的马铃薯原种。?牛向阳 摄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资源1618.7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183.0万亩。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全国玉米、小杂粮优生高产区,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也是陕西省三个设施蔬菜基地市之一、陕西省山地苹果优势产区,羊子饲养量稳居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 鱼玉军

提起榆林,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科威特”,想到榆林的煤炭和油气资源。殊不知,榆林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榆林的“三农”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榆林的农业生产也呈现出诸多特色和优势,许多事项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近日,记者关于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采访了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怀珠。

记者:榆林的农业资源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李怀珠: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资源1618.7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183.0万亩。地域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农业生产以玉米、马铃薯、蔬菜、水稻、油料等农作物为主。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是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以糜谷、豆类等小杂粮、山地苹果和中药材为主。

榆林境内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也是陕西省三个设施蔬菜基地市之一、陕西省山地苹果优势产区,羊子饲养量稳居全省第一。

记者:榆林的农业产业有什么规划,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李怀珠:省市有关部门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陕西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这“两区一基地”也成为新时期榆林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目标。近年来,榆林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重点打造苹果、蔬菜、马铃薯、羊子四个百亿级产业,做优做强红枣、小杂粮、核桃、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目前,“现代农业看榆林”初步有了眉目。2018年,榆林市粮食播种面积1088.9万亩,粮食总产266万吨,实现十四连增。山地苹果栽植面积90万亩,总产45万吨。大漠蔬菜形成了定边白泥井辣椒、靖边东坑胡萝卜、榆阳绥德无定河沿岸芝麻蜜香瓜等产业带,种植面积56.4万亩,总产109万吨。中药材突出“南芪、北冬、西甘”布局,播种面积增至27.8万亩。去年羊子存栏561.48万只,出栏341.18万只。包含生猪、家禽、肉牛等家畜在内,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30.56亿元。

记者:在农业产业链条上,榆林有哪些亮点?

李怀珠:榆林的农业产业呈现出诸多亮点。在产业发展方面,榆林市和陕西果业集团合作,成立陕西果业集团榆林分公司,并在清涧、绥德、米脂、子洲、横山5县区建立了三级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陕西天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子洲,带动中药材精深加工发展。

目前,榆林设立6亿元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农业企业融资。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全覆盖,涵盖10个传统险种,新增生猪、苹果价格指数两个险种,保费总额为6951.5万元。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靖边、榆阳成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去年,定边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1000亩,并首次开展了后期机械化籽粒收获示范。

在质量监管方面,榆林属全国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市级试点,榆阳、神木、靖边、米脂成为全省仅有的4个县级试点。在该体系中,榆林市有52家企业成为试点,占全省的57.1%、全国的10.4%,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评价。神木、靖边、定边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绥德、子洲是全省仅有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榆林市级和12个县(市、区)分别开通了省级监管平台,230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系统,189家使用合格证。全市建立省市级标准化监管站46个,居全省前列。认证绿色产品45个,8个县市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创建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7个,示范乡镇46个,示范基地146个。

记者:榆林农业农村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李怀珠:从全市来讲,城乡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首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人、钱、地仍是“卡脖子”问题,乡村振兴基础不牢。其次,农业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质量效益低,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第三,产业扶贫任务艰巨,今年仍有3个贫困县摘帽,1.99万人依靠产业扶持脱贫。这些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记者:今年榆林市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李怀珠: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打造四个百亿级产业,做优做强红枣、小杂粮、核桃、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推进玉米机械化籽粒宜收品种、马铃薯主食化品种、陕北肉用绵羊新品种和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系的选育,力争到2020年分别选育出2~3个适宜本地的新品种。

今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240万吨以上,严守121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新增20万亩高标准农田。

要持续推进质量兴农战略,推广“榆林尚农”区域公共品牌,推进榆阳区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加快绥德陕西果业集团产销服务中心、定边马铃薯主食化二期、米脂小米酵素生态园、子洲黄芪综合开发、超细绒白绒山羊养殖加工等项目建设。

在产业扶贫方面,整合涉农资金31.39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23.1亿元,占比73.5%。直接由县市区实施的产业资金8.34亿元,占26.5%。

虽然,榆林的“三农”工作任务艰巨,但我们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也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相信,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建设“两区一基地”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评论

现代农业看榆林,我们看到了什么?

■鱼玉军

步入新时代,走进新榆林,快速崛起的能源化工基地,860万亩的流沙变绿洲,这些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其实“现代农业看榆林”“建设陕西第二粮仓”的口号、目标也早已提出。今天,站在榆林140万农村人口的视角,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四季收获,是最直观的感受,也是不变的风景。纵观榆林,北部的草滩地,南部的黄土梁,东边的黄河岸,西边的白于山,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满是沉甸甸的收获。设施果蔬,应有尽有;牛羊鸡鹿,叫声不绝;杂粮药材,堆满车间。收获,不再是秋天独有的风景,喜悦,弥漫在城乡百姓之间。1088.9万亩的粮食播种面积,266万吨的粮食产量;90万亩的山地苹果,45万吨的初果期产量;56.4万亩的蔬菜面积,109万吨的蔬菜产量;11万亩的设施农业,27.8万亩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这一组组闪亮的数据,足以令人振奋,也足以在全省农业拥有一席之地。

劣势转优,是榆林农业生产的特点,也是榆林农业发展的潜力。曾经的风沙区,如今变良田。富集的土地资源,培育出全省最大的羊子养殖产业,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大漠蔬菜基地,培育为全国知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曾经的黄土梁,发展了优质的山地经济林,生产了全国知名的中药材。曾经自给自足的小杂粮,变成了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曾经吸引更多关注的工业经济,如今成为反哺农业的坚强后盾。过去的诸多不利因素,已经成为榆林现代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农业科技,是榆林农业的强大魅力,也是榆林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多年来,榆林市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取得了卓越成绩。300多科技人才队伍的奋勇作为,400余项农业先进技术的试验,国家级5个产业技术综合实验站的建成,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玉米、小杂粮单产记录的不断刷新,现代农业园区的引领,三产融合项目的引进,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创建,无一不显现出榆林农业的实力和地位。

干事活力,展现出人们对榆林农业的坚定信心,也是榆林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各级领导干部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政策上的巨大扶持,农业专家的投身奉献,直接推动着榆林农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成功创业、早已致富的社会各界人士投身农业,返乡二次创业,成为榆林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榆林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也吸引了外地企业家来榆林投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榆林的可看之处越来越多,榆林作为农业大市的地位也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应积极改变传统观念,更多地关注榆林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速度和影响。我们相信,你看到什么样的榆林,榆林便是什么样的发展!

策划:贺小巍 由文光

统筹:陈强 鱼玉军

全媒体:牛向阳 刘俊

新闻推荐

扶贫一线 马玲莉一心为民办实事

本报记者程伟通讯员白凌燕“县上派来一个女的能干甚!”这是2015年,靖边县妇联选派马玲莉到东坑镇黄家峁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