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夯实农业“三大支柱”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榆林日报 2018-11-15 08:51 大字

农业科技人员在靖边农业科技馆培育新品种

8000亩订单高粱喜获丰收,山药万元田喜获丰收,首块草坪基地喜获丰收,林下经济喜获丰收……

打开互联网搜索靖边,丰收的捷报应接不暇,喜悦的脚步纷至沓来。据靖边县统计部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靖边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秋粮有望获得丰收。前三季度,农业总产值完成17.98亿元,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全县秋粮总产量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8万吨。

如何让农民既种得好又卖得好?在现代农业持续蜕变的进程中,靖边县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三大体系的变革,使之形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培育产业体系的“制高点”

为构建靖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靖边县改变了传统的项目广撒网思路,通过重点打造各类作物高标准生产示范园,进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以此引领带动全产业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018年,靖边县农业局共建设大田蔬菜标准园1000亩,种植种类主要有甘蓝、南瓜、胡萝卜、辣椒等。建设山地苹果标准园3780亩,苹果幼园速生丰产示范园200亩,马铃薯标准园60亩,优质鲜食葡萄标准园200亩。建设特色产业标准园,包括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7000亩,藜麦500亩,高粱1000亩,地膜谷子1000亩,枸杞300亩以及有机水稻200亩。

打造生产体系的“领头雁”

靖边县共有130万亩常种耕地,其中70%属于旱地,因此旱作农业推广至关重要。为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靖边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推广种植适销对路、市场需求以及产量高、品质好、商品性好的新品种和良种,为农业种植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2018年,该县共在中部梁峁涧区和南部丘陵沟壑区推广全膜玉米9万亩、马铃薯膜侧栽培3万亩,财政投资达到660万元,属榆林市推广面积最多的县区,这两项技术均已被当地群众广泛接受。随着标准化生产、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三沼综合利用等绿色生产方式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生产体系逐渐形成。目前,靖边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作物连续创15项全国单产纪录;由靖边自主研发的挖掘式一次性残膜回收机和全自动覆膜播种一体机获得国家专利;制种基地管理“七个一”工作法成全省首创,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7个,靖边马铃薯等7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其中3个被认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建立县农产品质检室1处、乡镇监管站17个,年抽检农产品约3000份,合格率100%;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基地15个,纳入追溯体系企业30家;榆林市首家“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通过整县环评复评。

唱好经营体系的“重头戏”

靖边县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着力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不断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使农业生产和经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截至2018年,靖边县共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培育职业农民1400人,其中认定1175人;培育农业经纪人1500多名;成立农业合作社1105家,其中示范社44家;培育家庭农场164家,其中省级18个、市级19个;培育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21家;发展产业协会3家、联合社2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27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靖边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助推农业不断走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轨道。

新闻推荐

靖边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本报通讯员曹晔报道近年来,靖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容量定位发展思路,以污染减排倒逼产业调整,认真落实中省市环...

靖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