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稻田养蟹再现“一地双收”

陕西日报 2018-10-11 06:25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白凌燕)秋收至,稻田美,蟹儿肥。9月11日,靖边县红墩界镇龙头峁村村民史贵林的百亩稻田里,稻穗颗粒饱满,河蟹三五成群,一片丰收景象,这种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一地双收”。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辽宁,那里的稻田养蟹引起我的关注。回乡后,我就开始将过去撂荒的土体置换流转、整合利用种稻养蟹,目前规模达到200亩。”说起稻田养蟹的初衷,史贵林告诉记者,“靖边县早晚温差大,气候条件和东北地区很接近,适宜种植单季水稻。经过两年的试种,稻米的产量逐年上升,我有信心将规模扩大到1000亩。”

农忙季节,龙头峁村的老百姓来稻田帮忙,不用外出打工就可以挣到钱。“一亩稻田可以产大约150公斤大米,一公斤大米均价卖到40元,一亩稻田可以收入6000元,200亩地就能收入120万元;螃蟹预计可以收入30余万元,扣除成本净收入可以达到70余万元。”史贵林告诉记者。

稻蟹共养,促进了水稻增产、养殖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环保。靖边县每年6月上旬播种水稻,水稻长到20厘米以上再进行蟹苗投放。7月中旬以后,可从蟹塘的地笼里捞起河蟹,运到稻田进行放养,每亩田可投放河蟹3000至5000只。

“稻蟹共生种养时,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蟹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二者互惠互利,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史贵林请来的技术员徐国平向记者讲述了稻蟹共养的好处,“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农药、化肥,控制了面源污染,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稻蟹共生种养是推进有机稻米生产的一种有效模式。”

新闻推荐

榆林市职工诗歌诵读比赛决赛举行“我和我的祖国”

本报见习记者李志东报道9月30日,由市文明办、市总工会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贯彻省工会十四...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