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孝川:义务理发二十载 爱心从“头”做起

榆林日报 2018-07-24 08:43 大字

申孝川为靖边市民义务理发

文图/本报通讯员 白凌燕

核心提示

7月12日上午,在靖边县民乐园广场,靖边县传承美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们在申孝川的带领下,又一次走上街头,为靖边市民义务理发。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四五名技术娴熟的理发师就已为十几位过往的环卫工人、大爷大娘们“改头换面”了。

1、街头“卖艺”显神手

说起申孝川,靖边市民大多认识他,说他不只是个技术精湛的理发师,更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大使”,是环卫工、聋哑人口口相传的“活雷锋”。

“在广场溜达,看见这里有义务理发的师傅,就过来理理发。现在理个发最低要15元一次,有的理发店要二三十元。通过这次义务理发,我感觉这个社会还是有人在献爱心、关爱老人,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理完发,精气神儿十足的鲍大爷乐呵呵地说。

“啊呀,理俊了。”申孝川刚给李大娘整理好发型,路过的老熟人就冲李大娘喊。换了发型的李大娘回道:“来,给你也换个造型!”

这已不是申孝川第一次街头“卖艺”了。“我们每周一都会在广场举行一次义务理发活动,前来理发的大都是环卫工和过路的行人。我们店里常年也为环卫工、聋哑人、6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孩子免费理发。”申孝川说,“从我干理发这一行当开始,为环卫工、聋哑人免费理发基本没间断过。有个聋哑人,从他结婚到现在,孩子都上大学了,一家人还在我这里理发。”。

2、老顾客赞不绝“笔”

“经朋友介绍,我很早就到这里理发,他一直免费为我理,很有爱心。不仅如此,靖边九成以上的聋哑人都来这里理发,不管他的店搬到哪,他都不忘及时告诉我们。”靖边县聋哑协会副主席、聋哑人刘立凯在笔记本上写道,“申孝川服务态度很好,能根据我们的要求理个好看的发型。在他的带动下,其他理发师也都很有爱心,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助残爱心大使!”

因为和他们这么多年的“交情”,申孝川甚至能够用手语简单地与这些特殊顾客进行沟通。另一位经常光顾的李保军也在一旁为他竖大拇指,不时露出腼腆的笑意。申孝川的微信朋友圈里,这群特殊的顾客是他的忠实粉丝。“我经常发些正能量的信息,他们总是第一时间给我点赞。”这几个“老铁”就是申孝川通过微信视频用手语招呼过来的。他们用手语和笔发自内心地表示,终于有机会可以感谢这个爱心理发师了。“要送面锦旗给他。”李保军用手比划着锦旗的样子。

3、做善事不需要提醒

“1999年至2000年,我给别人打工时,为聋哑人和环卫工理发就没收过费。那时工资算的是提成,这些顾客的费用我一概不收,老板也很支持我。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我内心就想做这些善事,这种善良不需要任何人提醒、监督。2004年,我开始创业,不管走到哪,都坚持为环卫工和聋哑人义务理发。聋哑人和社会不脱轨,他们行动方便,也很重视自己的形象。”申孝川说。

申孝川是米脂县桃镇申硷村人,8岁时父亲患了心脏病,失去劳动能力。家里有3个姐姐,就他一个男孩。当时,他的学习成绩挺好,但父亲说,如果他放羊,父亲的医药费、家里的生活费开支就够了。如果上学,学费就得从亲戚朋友那里凑。父亲问他,是要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照顾家庭,还是选择念书?最终,他选择了前者,一直做放羊娃到17岁时父亲去世。18岁时,他把羊卖了,离开了大山。

申孝川的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她经常告诉申孝川做人一定要善良。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可以说离不开母亲的包容与支持。那时,学理发不挣钱,母亲为了支持他,把老家的窑洞卖了。在母亲的影响下,申孝川做事一丝不苟,他穿过的白色鞋子,即使旧了也是纯白色的。

说起今后的打算,申孝川说:“他会将义务理发坚持下去,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影响到更多的人。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团队的力量却很强大。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将诚信为本的理念一直坚持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来。”

新闻推荐

3游客丹霞地貌红砂石上刻字 所录视频被大量转发 靖边公安已处罚

华商报榆林讯(记者杨虎元)7月12日下午5时许,网上流出一段视频,内容为两男一女用木棍在靖边县龙洲镇丹霞地貌景区红砂石上刻字...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