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作社连接大市场农民种菜不愁卖东坑镇蔬菜漂洋过海销往国外

陕西日报 2017-11-23 07:5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樊悦) “胡萝卜销售已经结束了,今年全镇胡萝卜约有六成出口国外,将成为异国他乡餐桌上的美味佳肴。”11月17日,靖边县东坑镇副镇长闫志奇告诉记者。通过调结构、兴产业、连市场,东坑镇把蔬菜种植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该镇也成为西北地区较大的蔬菜集散地,今年的蔬菜销售额达到5亿元。

为何小小的胡萝卜能远销国外?“这得益于我们的政策引导和示范扶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引领和农民精耕细作,同时也离不开合作社、经纪人把田间地头和大市场连接起来。”东坑镇党委书记白玉鹏说。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东坑镇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通过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东坑镇由主种大田玉米变为种植蔬菜。全镇目前约有1.5万户农民种蔬菜,占该镇农户总数的80%以上,仅胡萝卜就种了5万亩。东坑镇还在该镇现代农业园区建立起样板试验田,通过样板试验田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园区推广的现代农业集成技术已辐射全镇及周边乡镇。

“这里的农民把庄稼当成自己的娃娃一样精心管理,比如通过掌握浇水、松土、施肥的时间和频率就能控制胡萝卜长多长、长多粗,这简直是一门精耕细作的艺术。”白玉鹏说,该镇蔬菜产业发展10年间,种植技术经历了4次大的革新,各类蔬菜品种不知换了多少茬。此外,东坑镇还注重良种与良法相配套。截至目前,全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村里家家户户种蔬菜,种下蔬菜不愁卖,全凭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帮忙。”东坑镇伊当湾村蔬菜种植户乔文广告诉记者,农民把收获的蔬菜送到合作社,自然会有在此守候的客商挑选采购,只要保证品质,就不用担心销路。今年他光卖胡萝卜、芹菜、白萝卜就收入14.8万元。据了解,依托合作社,今年伊当湾村的蔬菜销售额达到1.5亿元,人均收入3万元。

鸿丰蔬菜合作社是全镇最大的合作社,今年收购了2000吨蔬菜。像这样的合作社和蔬菜收购点在东坑镇有130多家,共集纳了5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合作社和经纪人的带动下,东坑镇形成了成熟的市场体系,农产品和市场充分对接,农民致富的路子变得更宽。现在东坑镇的蔬菜已名扬四海,远销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为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新闻推荐

“助力脱贫攻坚,特色农产品看榆林”主题采访活动今日启动推动榆林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本报记者魏丽娟报道按照全市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总体安排和中省市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要求,由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主办,市委外宣办和榆林日报社承办的“助力脱贫攻坚,特色农产品看榆林”...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