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路上故事多

榆林日报 2017-08-07 10:07 大字

靖边县闫家湾村村里建起了幼儿园和初级小学,不仅为孩子们上学提供了方便,还让很多贫困村民选择返流回村,扎根乡土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满孝永摄 神木市纳林采当村根据村里贫困人口和老龄化的实际情况,村党支部以精准扶贫为契机,争取市、镇两级支持和结对帮扶企业的捐助,将原学校校舍进行改造,兴办起老年公寓,把村里70岁以上的贫困、孤寡、残疾老人收养入住,目前共有34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郝彦丰摄 横山区陈荣是艾好峁办事处陈石畔村的一个贫困户,今年58岁的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80岁的老母因白内障失明,妻子有精神疾病,大儿子聋哑,媳妇脑瘫,还有个6岁的孙子,一家人全靠他通过种地和养羊来养活!免费发放的小型微耕机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省时又省力,陈荣已经提前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始演示它的使用了,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洋溢在他脸上!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后墕中心村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将自己不穿的衣服捐赠给贫困户,短短一个月时间,1000多件爱心衣物从全国各地纷纷邮寄到村。 霍喜龙摄 子洲县驼耳巷乡牛圈湾村贫困户贺汉雄,2015年开始在脱贫相关政策的激励下,发展兔子养殖业。目前,存栏量已达2000余只。杜娜摄 吴堡郝家山村慕恩爱光景过得很贫困,妻子任廷香也长年患病,三个孩子都外出打工,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收入有了提升。 苗壮摄 佳县四道峁村工作队通过多次调解,村组的唯一一条主要道路正式开始建设,驻村工作队成员们俯下身子和村民们一起修路,并将此路命名为“和谐路”。 高瑞婕摄 在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帮助下,去年以来,定边县沙场村55岁的贫困户赵李先后建起了13座拱棚用于种植芝麻香瓜,仅此一项,预计全年收入便可达10万元。满孝永摄 7月19日,佳县上高寨乡刘家崖窑村迎来了几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他们给贫困村里的学生们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把自己关于学习的一些经历、经验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分享,鼓励他们要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知识改变命运。刘继远摄 佳县通镇史家沟村驻村帮扶的干部们驻村帮扶一年多以来,他们各自卷起铺盖、自带炊具住进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切实提高村民们的收入,他们经常要和村民们坐在一起想办法、出实招,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办实事。苗壮摄

近年来,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为了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一大批优秀干部进驻到各个贫困村,挑起重担,日夜奋战全力投身到扶贫一线。

全市截至目前共有国定贫困县8个,贫困村1074个,贫困户9.1万户,贫困人口22.9万人。2014年以来,榆林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1.5万人,其中2016年减贫9万人。全市各县区立足群众,精准识别贫困户,扶真贫、真扶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社保兜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形成精准扶贫合力,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生存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

为了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万千名扶贫干部认真扎根基层,俯下身子倾心服务,沉下心来深入调研,不断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为履行好扶贫工作使命,这些扶贫干部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出发,根据实际理思路、想办法、出点子、找资金、争项目、促发展,贫困村里的扶贫项目相继落成、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扶贫资金精准下发,贫困群众们的获得感不断提升。广大扶贫干部成了带领贫困群众实现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和主心骨,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扶贫故事、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面正在全市各个扶贫一线激情上演。 文/刘继远

新闻推荐

赵充国:靖边保国的陇右名将

赵充国雕像赵充国陵园清代著名书法家张裕钊书扬雄作《赵充国颂》碑刻拓片本报特约撰稿人陈自仁甘肃清水县城西北牛头河畔的台地上,有一处名为李崖的旅游胜地。这里芳草青青,绿树成荫,环境幽静。在苍...

靖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