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暖民心 实干赢信任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榆林日报 2017-07-21 09:22 大字

第一书记张明荣(左)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小组组长关于饲草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图/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佘成耀

靖边县王渠则镇胶泥湾村地处白于山区腹地,总土地面积2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489户1912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人均占有耕地6亩,水浇地少,属于省级贫困村。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办法组建了驻村工作队,深入王渠则镇胶泥湾村驻村开展工作。两个月来,驻村工作队成员走田间、进地头,摸清了底子、建立了工作台账、绘就了脱贫攻坚的路线图,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强保障 牢记使命“谱真情”

市民宗局党组先后四次召开专题会议,对驻村工作队成员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产业帮扶资金落实及项目争取等进行了研究部署。市民宗局主要领导先后三次深入胶泥湾村实地调研村情户情、走访慰问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明荣在走访中得知,村里有一名叫罗树祥的贫困户,患有肝血管瘤,妻子是盲人。对此,张明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远在西安看病的罗树祥电话联系,询问他的病情和看病费用问题,讲解医疗救助政策,并主动帮助他给自留地锄草,让他安心看病。

建台账 问诊把脉“开良方”

驻村一开始,张明荣就带领两位队员严格按照精准施策的原则,围绕村情户情、致贫原因、发展意愿和诉求,在多次攀谈走访的基础上,对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分类施策,逐一制定了帮扶方案和贫困户档案台账资料,并拿出了全村四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张明荣说,在建档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各类督查检查反馈意见多,驻村工作队队员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填表册、抓整改,尽管这样,大家都毫无怨言,为的就是把准脉、开对方,帮助贫困户早日奔小康。

夯基础 躬身为民“解难题”

在深入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得知村民种植苜蓿意愿很高,但是购置苜蓿籽费用却没有着落,于是,驻村工作队就多次和派出单位汇报对接,派出单位对此也十分重视,通过慈善募捐的方式,解决落实了种植苜蓿所需资金14.7万元。

此外,针对9个村小组普遍存在的吃水难问题,工作队提出了“从管理入手、统筹推进为主”的解决办法,正在推动解决上庄、沙洼、圪坨、南湾村小组人畜饮水问题;争取资金19万余元,打水井1眼,解决陈虎湾、后滩、常崾岘人畜饮水问题;西山等村小组吃水问题也提上了重要议程;为每家每户统一申请配置了净水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兴产业 靶向治疗“拔穷根”

为了从根本上拔掉穷根,驻村工作队瞄准坡改梯项目和饲草产业,力争实现扶贫工作“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目前已完成坡改梯项目4200多亩,计划再争取500亩坡改梯项目,进而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另一方面,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指导成立了胶泥湾村建治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入股,大量种植苜蓿,打造饲草产业,推行“农户+合作社+基地”的产销模式。

目前,坡改梯项目实施已近尾声,饲草产业已初具雏形,但市民宗局驻村帮扶工作并没有止步于此,下一步,将继续秉承“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资金,稳步解决坡改梯项目水利配套问题,彻底改变胶泥湾村“靠天吃饭”的局面,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新闻推荐

清爽榆林旅游月 那些不容错过的精彩剧透!

沙雕欧洲大马戏摩托车沙地越野榆林美食《中国新歌声》榆林赛区比赛现场汽车沙地越野布衣乐队演出现场本报记者冯军宋炜最近几天,很多榆林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千元现金+门票助力清爽榆林沙地音...

靖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