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给黄土地生命不息爱不息 记“三秦楷模”路生梅

西安日报 2021-03-03 03:16 大字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路生梅为“路阿姨”。(受访者供图)

■记者李长江

1968年12月25日,24岁的北京女孩路生梅踏上了北京至西安的列车,从北京第二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陕北的一个小县城佳县医院工作。列车到达西安后,她又辗转铜川转乘敞篷大卡车来到佳县医院。这一待就是50年,从此,在佳县医院,多了一位北京姑娘忙碌的身影。就这样,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这位北京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

榆林地区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路生梅出生时,屋檐下的第一朵梅花在枝头上绽放了,爷爷高兴地说:“这朵梅花盛开之后,肯定特别美”,于是就给刚出生的孙女起名“盛梅”。因为“盛”字笔画多,路生梅初学写字时就把“盛”字写成了“生”,从此,路生梅三个字,伴随了她的一生。

“当时国家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路生梅说,我当时和其他同学一样,向学校递上申请并承诺:“服从祖国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68年,24岁的路生梅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成了榆林地区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路生梅经常去山区出诊,而交通全靠步行。佳县县城通往乡下的路大都是崎岖的石山陡坬,一出佳县县城不是上坡就是下坬,上坡路难走,下坡路危险,尤其是夜间走山路更难,两个月下来,鞋底就能磨出洞。若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加难走。有一次下大雪,路生梅穿了一双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出诊,一路上老是摔跤。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还没到一半的路程,患者家属就心疼地说:“路医生,别去了,你已经摔了49跤了,还是我把孩子抱来吧。”路生梅摔疼了还忍着泪说:“没事、没事”。从此以后,她告别了塑料底鞋,学会了走山路。

几次难忘的出诊为路生梅留在佳县奠定了思想基础。有一次,她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来到患者家中,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看到破旧的窑洞里半边炕上没有席子,脸色惨白披头散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位妇女死死揪着产妇的头发,说产妇“血迷”(失血性休克),揪着头发就不会昏死过去。这时另一位妇女拿来一把黑乎乎的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抢过剪刀,用自带的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那个年代,佳县因不卫生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原因是群众用做针线的剪刀未经任何消毒剪脐带。在农村,有的家庭穷到没有一把能用的剪刀,就用削尖的高粱秆割脐带而被感染。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里不就是最艰苦的地方?这里不就是自己的“广阔天地”?路生梅誓言,“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落后的生育观念,我要在这里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为病人解除病痛没有退休年龄

从1961年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路生梅先后6次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3年,她经受了各种考验,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从来没有动摇过入党的决心,用永恒的坚持,永不言弃的信念,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她把“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这句话写进入党申请书。她说:“我要扎根佳县,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一直在家义务看病、普及医疗健康知识。2016年加入陕北爱心志愿者联盟,当上了一名志愿者,经常深入山区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2017年组建了“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团队,常年组织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关爱军人、关爱环境、助力高考中考活动。2018年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设立义诊门诊,每周一、三、五上午坐诊。她又向自己做出了新的承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退休以来路生梅累计诊断患者近10万人次。

2016年路生梅获评“感动榆林”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称号,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2017年9月入选“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2018年3月获评榆林市十大最美女性,2018年2月荣获陕西省“千金一诺”守信人物称号,2018年10月获评陕西省道德模范,2019年8月获评陕西省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2019年9月获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2021年1月获评2020年度全国“诚信之星”。

新闻推荐

榆林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22位 一个月攀升31位,位列西部地区第二,稳居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马蕊通讯员张宁)记者日前从市信用办获悉,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近日发布《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截至2020年12月底,榆...

佳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