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元金融“活水”注田间 榆林银保监分局助力榆林市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马蕊 通讯员付明芳
核心提示:
◆2017年至今年2月期间,榆林各农村商业银行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24亿元。
◆聚焦地方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加大资金投放。
◆主动了解贫困户资金需求,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给予扶持。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榆林银保监分局带领所辖农村金融机构及时将金融“活水”精准注入田间地头,为榆林市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贴心金融服务。2017年至今年2月期间,榆林各农村商业银行累计为384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5.24亿元。
有效对接扶贫资金供需
在充分了解辖内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症结问题等情况的基础上,榆林银保监分局下发《关于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辖内各农村金融机构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的信息沟通,加大“5321”扶贫贷款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高贫困群众对“5321”金融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充分利用掌上银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有效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有效对接扶贫资金供需,做到“应建尽建,应评尽评、应放尽放”。
榆林银保监分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争取更多涉农信贷额度或设立专项计划,加大扶贫资金投放,充分满足新产业、新计划需要。聚焦地方重点特色农业产业,持之以恒支持苹果、蔬菜、羊子、马铃薯四大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小杂粮、中药材、核桃特色种植和林下养殖等养殖业。同时,要求信贷工作人员对从事产业的贫困户在资金需求、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大力帮助,对符合扶贫小额贷款条件且有信贷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效率。榆林银保监分局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银行网点督导扶贫信贷政策的落地情况,为贫困户创业就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佳县朱官寨镇刘家崖窑村曾是榆林市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佳县农商行积极践行优惠利率政策,主动与村扶贫干部对接,想计策,合共力,融资金,大力支持该村种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2019年11月18日,经过层层评估核实,刘家崖窑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
“我现在养100多头猪,种100多亩地,镇上开一个卖肉门市,是有活干、有钱赚!”今年38岁的刘崖窑村村民刘云云逢人就说起他的好光景。以前的他可是一个常年在外的“打工人”。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后,得到了驻村干部和佳县农商行信贷员的大力支持。2019年3月,佳县农商行给他贷款10万元,帮助他建起了猪厂,买回小猪崽60头。小猪崽出栏后,他净收入10多万元,当年就还上了全部贷款,心里更有奔头了。“我还准备承包500亩山地,办一个小型养殖厂。通过养猪、养羊、养牛和种地,实现饲料与肥料的相互循环,家庭收入一定会更高。”对于未来的愿景,刘云云兴奋地说着。
主动了解贫困户资金需求
曹保卫是佳县螅镇曹家沟村村民。以前,他靠着几亩枣林地为生,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佳县农商行向其发放贷款4.8万元用于支持他养羊100只,不到两年,他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能吃苦,肯下力,就一定能过上好光景。”尝到扶贫信贷支持甜头的曹保卫说。
为了解贫困户资金需求,佳县农商行通过包村划片的方式,深入了解贫困户、种植养殖合作社的金融需求,精准对接,主动服务,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给予扶持。2015年以来,佳县农商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422户,金额10128.26万元,覆盖佳县全县653个行政村,大力支持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涉农产业发展,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新闻推荐
□记者许鹏为响应“防疫情,促复工”工作要求,榆林市政协委员、佳县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幼平自觉树立大局意识,主动作为,积极...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