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陕北50载 退休后义务坐诊发挥余热

华商报 2019-08-18 02:09 大字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她只身来到陕北。此后50年间,她放弃返回大城市的机会,放弃被大医院聘走的机会,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了第一个正规的儿科。退休后,她仍在家义务接诊,守护数万婴幼的生命。她,就是路生梅。

路生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63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干就是50年。

勇于挑战

为小县城建起正规儿科

上世纪60年代,佳县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当时医院坐落在城外,周围散布着不少坟头,杂草丛生。县城人喝的是黄河水,睡的是土炕,而医生也每天只有一瓢水,条件别提有多艰苦了。

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小时夜路来到患者家中,发现这家人的孩子刚出生,家人正准备用家用剪刀断脐带。此情此景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卫生知识。自此,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这位北京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黄土地。

路生梅大学学的是儿科,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因此她一切从头学,写下了几十本笔记,很快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当时住院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到了星期日,人已累至极点。有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值完了,可以好好睡一觉了,谁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又将她召到了手术室,在汽油灯下,她为肠穿孔的病人实施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数年后,当北京大医院的儿科早已细分出小儿内科、外科、血液科的时候,佳县终于在路生梅的牵头下,将小儿科独立分离出来。由于条件落后,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同时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然而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

退休后拒绝高薪聘请

义务坐诊救治患儿

长期以来,路生梅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造福佳县一代儿童。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面对外地年薪20万的聘请,她没有动心,而是继续留在了佳县。她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路生梅退休后,带着患儿来家里求诊的家长依然络绎不绝,路生梅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做,有时刚端起饭碗看到病人来了,二话不说就给患儿诊治起来。儿科和其他科室不同,一个患儿常常会跟来多位家长,家里常常被挤成一团,加之孩子们的哭、闹、拉、撒,很是吵闹,但是路生梅从不嫌弃,她深知,他们是患儿和家长,是需要帮助的人,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们,服务他们。

一天深夜,一个刚出生不足3小时的婴儿呼吸困难,虽然孩子在产科住院,但家长还是焦急万分地来找路生梅,路生梅二话没说径直跑向住院部,与医护人员共同给孩子抠痰、吸氧、反复做人工呼吸,经过大家彻夜努力,小生命终于有了均匀的自主呼吸。事后有人问路生梅:你明知道这种病死亡率高,就不怕救不过来家属找麻烦吗?路生梅坚定地说:“生命大于一切,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救孩子!”

2017年12月,路生梅当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2019年起,她在佳县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的上午坚持为佳县儿童义诊,风雨无阻,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守护患者健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片赞誉。她自信地说:“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医生,合格的佳县人。”华商报记者 吴洁

新闻推荐

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做好精细化城市建设管理,打造幸福宜居名城 海阳开启“品质城市”塑造之路

本报讯(YMG记者高少帅通讯员盖寿春姜长雨姜雅静)从省级文明城市到国家园林城市,从“国家级沙滩体育健身基地”到...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