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老 优雅到老 写在第29届书博会召开之际

阳光报 2019-07-26 06:00 大字

■崔彦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礼赞新中国书香新丝路”为主题的第29届书博会将在西安召开。预祝书博会成功举办,愿这场“图书的盛宴”达到预期目标“推动全民阅读,让三秦大地书香四溢”。

在这个人人低头看手机的“快餐”文化时代,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书博会,推动全民读书,并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在公园里、绿荫下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公共汽车站、地铁走廊等公共场合里看到很多人捧着书认真的阅读,那该是多美好的事情啊!我们脚下这片土地长安,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她还是“唐诗的故乡”。在这块土地上不但走过李白、杜甫、王羲之、阎立本等文人墨客,她还谱写过无数个英雄的史诗,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他们哪一个不是通宵达旦忘我读书,有着征服四海,雄霸天下梦想的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长安是一块有着千年读书传统的地方!

不读书则人生苍白,认识浅薄。书中有人生,书中有世界。打开历史的长卷你就会看到,清朝就是因为早期盲目尊大,闭关锁国。认为“中华乃世界之中央,天子之国,西学中源”而昧与世界进步,造成了晚清列国铁蹄践踏华夏土地的悲剧。那被焚烧的圆明园就是历史的明鉴,那断垣残壁,疼痛的伤口还在滴血,倾诉一段刻骨铭心、苦难屈辱的历史。相反,与乾隆时代(公元1711~1799年)相差不远的俄国却出现了一个彼得大帝(公元1672~1725年),他兴修海防,请来外国学者,兴办学校,教书育人使得科技进步、国家富强;法国出现了一个拿破仑(公元1769~1821年),他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率先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好作品引起读书和写作的兴趣

在读到李若冰老师和李汉荣老师的散文时,如沐甘霖,如饥似渴的阅读,情思缠绵,热潮涌动。特别是在《西安日报》上看到贾平凹老师的散文《冬花》和刘水清先生在《读者》上发表的散文《红木匠》的时候,爱不释手。文字的诗意,文学的艺术性,在这两篇散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他们是用心血在写文章,是用生命里最耀亮的光彩在写文章,犹如暗夜里的闪电,划破了漆黑的长夜,点亮了我对散文作品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言传身教,父母种下读书的种子

我喜欢做一名学生,更想做一名教师,因为学生读书,教师教书都与书有关。我喜欢读书,编书、写书,喜欢做一切与书和文字有关的事情。说起读书、写书有说不完的话和故事,首先要提到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喜欢上了书本。

父亲1939年出生于陕北佳县,那个年代民不聊生,父亲是在穷困、饥饿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谈不上读书。因此他一生都在拼命自学文化,经常彻夜读书。我和姐姐小的时候(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怕影响我们休息,常常深夜在昏暗的路灯下读书,并在一切能够写字的环境下练习书法。父亲的大楷、小楷如刀刻,刚劲有力,周正规范。钢笔字也是厚重有力,正直大方。

母亲对读书的热爱和父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的母亲喜欢读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常常是月落西沉,晨鸟啁啾的时候,母亲手里还捧着书本。

母亲在生活中十分节俭。过去,吃过面条的面汤都舍不得倒掉,傍晚打个鸡蛋花就是我们的晚饭;穿旧的衣服,外面已经褪色,不再新鲜,但衣物的里面尚且色泽鲜艳,没有长期摩擦的痕迹,母亲常常把穿旧的衣服反过来再重新缝纫,或者给我和姐姐改成新衣服穿。然而母亲买书却出手大方,从来不打折扣。家里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时兴书籍大部分都有。

母亲自己爱读书也经常强调我们要好好读书。儿童时代,每次上街母亲都会给我们姐妹买几本小人书,《三毛流浪记》《成语故事》《三国演义》《堂吉诃德》《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籍伴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青年时代,母亲告诉我们:“书籍是打开世界的窗口,书籍里有历史、有爱情、有政治、书籍会让你变得非常谦和和高雅,你的气质会随着知识的积累,变得越来越斯文。这些不用你说,它会充实在你的眉宇之间。你所需要的,想要得到的东西在书本里几乎都能找到。”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我们开始阅读母亲收藏的好书:《史记》《诗经》《鲁迅文集》《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家》《春》《秋》《拿破仑传记》《普希金诗集》《红与黑》等。

母亲其实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经常写诗,并朗读给我和姐姐听。家中的花开了母亲会写诗感叹;看到一本书被内容和情节打动了,母亲会写读书笔记。每每看到母亲在书本里的好词好句上标注的圈点和波浪线的时候,母亲的体温就跃然纸上,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时间过得真快,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

因为父母亲而热爱读书,因为读书而热爱写作,最终形成了一本又一本的诗集、散文集、文史著作、长篇小说。

研究历史,认真阅读,博览群书

2002年起和历史文化结缘,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文史编辑。当时,我接受的选题是皇帝专辑。完成一本一个皇帝的书籍,起码要读20本以上的相关书籍,才能对一个皇帝有所了解。还要掌握他的前辈,以及后代的相关历史,才能承前启后,把一个皇帝写得完整全面。此外还要阅读中国历史上其他皇帝的图书和历史,和要写的皇帝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写出在历史长河中这个皇帝的个性和特色,因此不放过一个注解,甚至一个备注。这看似不起眼的注解和备注,有时就是含金量很高的重要线索,或者开启自己智慧的闪光点。

多方合作,奉献社会,努力读书

近年来,又和出版社以及文化公司签约完成了几本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散文集方面的书籍。仅仅一本《三秦记忆·多姿多彩的陕西节庆民俗》,就阅读了节气、神话、礼仪、美术、天文、历史、宗教、祭祀、旅游、商贸、饮食、工艺、技能、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籍95本、以及陕西省各县的《县志》,历时三年多才完成了这本内含8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20个民俗节日,28万字的图书。

那些烈日下,风雨里的奔跑,说句实在话,太累了,太辛苦了。几本书完成后,身体彻底垮了,颈椎增生,腰椎疼痛、视力模糊,而且经常头疼。然而当一本一本内容翔实,装帧精美的图书面世的时候,能为宣传陕西、能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那些身体里的疼痛就变成了微笑和动力。

总而言之,读书和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警句也对文化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家国情怀应该是每一个读书人最高的追求;当然也有人“红袖添香,青灯古卷”附庸风雅。无论如何,不管怀着什么样的目的与心思,读书总是好事情,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睿智。读一本新书,耳目为之一新也!何乐而不为呢?

我认为一切和读书、学习相关的事项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值此第29届书博会来临之际,让我们多读几本好书,互相鼓励,读书到老,优雅到老。

作者简介

崔彦,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民俗著作《三秦记忆·多姿多彩的陕西节庆民俗》、诗集《梧桐花儿开》、散文集《闻香》、长篇小说《暴雨》、文史类《炎帝百谜》《雍正百谜》等书籍。

新闻推荐

陕西文博单位接待游客277万名

本报讯(记者郭青)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端午假期。陕西各文博单位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通过举办展览...

佳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