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陈建强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陕北人即使衣衫褴褛地走在世界上,也会被人看出是有大文化背景的人。”陕北人的文化背景从何而来?我们应该从老祖先留下的声音——陕北民歌中找寻答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陕北民歌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光辉,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文化印记。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每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无论是站在“盘龙卧虎的高山顶”,还是走在“九十九道弯”的黄河岸边,或者是行进在“一马马平川瞭不见人”的土原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随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陕北人依照自己的生活与习俗,在耕地、放牧、喝酒、过节、盖房、祝寿、婚丧嫁娶、庙会等生活场景里,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即兴编唱出来的,陕北民歌因口头传唱而流行,靠集体编创而繁盛。
陕北民歌中所折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陕北民歌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崇尚自由的乐观精神。这种精神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和这里宽广博大的地貌有关。生活在黄土高原的陕北人,心灵是自由的,所以他们把这种自由也体现在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上。著名歌唱家石占明在成名之前是个放羊汉,他的大部分歌就是在放羊时练成的。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他:“你放羊时唱的歌,有时尾音拖得很长,究竟有多少拍?”他说:“我不知道有多少拍。羊吃稳了,我就多唱几拍;羊不吃了,我就少唱几拍;羊跑了的话,我就一拍也不唱了……”陕北民歌自由的演唱方式,正是陕北人自由豪放性格的体现。
陕北人是乐观的,他们永远怀揣着最美的梦想,生活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贫困反而使陕北人更加期盼美好的生活,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更加丰富,就连表达苦难也是用最优美的旋律,于是陕北民歌中充满了乐观精神。正如一首陕北民歌中唱到:“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陕北民歌的核心精神就是苦难中的乐观、艰难中的抗争。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陕北民歌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跟随时代的节拍,扎根于厚实的黄土之中。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方红》,本是一首土生土长的陕北小曲——《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词是“蓝格茵茵的天上飘来一疙瘩云,三哥哥今天要出远门,刮风下雨响雷声,呼儿嗨哟,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尽匹夫之责,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将此曲改编成抗日歌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咱顾不上……”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白马调》,1942年佳县农民李有源有感于解放区的新生活,又将此歌改为领袖颂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从《东方红》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陕北民歌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黄土高原这独特的地理风貌养育出了陕北人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陕北民歌《推炒面》:“金鸡叫了头一餐(第一次),我给我哥哥推炒面。”为了让走西口的哥哥路上不挨饿,勤劳的陕北妇女深夜都在准备干粮。
陕北是中国革命最早的根据地之一,勇敢的陕北人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建党初期到改革开放,先后有3万多名陕北英雄儿女为党和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家刘志丹就是其中一位,牺牲时年仅33岁。陕北民歌中,也有对他建立不朽功勋的赞颂:“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谢子长、刘志丹,领导农民把身翻。”
爱憎分明的人文精神。陕北人敢爱敢恨,甚至通过赌咒发誓的方式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一碗凉水一张纸,谁卖良心谁先死。”陕北人对待爱情,敢于以死相许,这正是他们率真性格的写照,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其实,陕北民歌中表现陕北人对爱情炽烈的歌词还有很多:“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墙头上跑马还嫌低,我忘了娘老子我忘不了你”“咱二人要能配夫妻,铡刀剁头不后悔……”
千年的老根黄土里埋,陕北民歌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学者于丹说,中国人的共同信仰是诗歌,那么,陕北人的共同信仰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体现出的自由乐观、与时俱进、勤劳勇敢和爱憎分明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品质一直流淌在陕北人的血液中。
新闻推荐
让科技离孩子们更近一些 记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爱心青年帮党支部
本报记者吕扬当上百件科学器材摆放在商洛市镇安县熨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操场上时,这些大山中的孩子既兴奋又惊讶。无人机、...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