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哲:妙手除疾病 悬壶济世人

榆林日报 2018-09-04 08:40 大字

贺哲(右二)为患者看病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李志东

核心提示

“人们只看到我的微笑,却没看到我的泪水;人们只质疑我的坚持,但没看到我的成果。”今年63岁的主任医师贺哲,从榆阳区中医医院退休后,现在榆林市广济堂国医馆坐诊。他说,40余年的临床生涯,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患者和医学科研事业。

40年来,经贺哲之手,不知有多少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得到了康复。而这位老中医的从医之路,却鲜为人知。

1、感知民间疾苦声 毅然走上从医路

贺哲出身于书香门第,1971年中学毕业后,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他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插队期间,房东大婶胃病反复发作,疼痛难忍。看到大婶经常捂着肚子,贺哲实在不忍,于是给在榆林二院坐诊的叔父贺清义写信求助,贺清义按照信里的病情描述,开了处方让大婶熬汤喝药。两月后,大婶的胃病好了。

“没想到那些看似柴草棍棍的东西,居然能给人治病。”贺哲说。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中草药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最终吸引他走进这个神奇的中医世界。

1974年,贺哲考入渭南中医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苦读自学医学经典。通过勤奋刻苦,他掌握了大量的中医基础知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榆阳区中医医院工作。工作中,他发现以前学的基础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1988年,他考入西安医学院西医临床专业继续深造。在学校,他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总结叔父的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规律,先后有数篇从医心得、临床经验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

2、把病人视为亲人 把奉献当作快乐

治病救人,是每位从医者的天职,古代医者更是把“悬壶济世”作为一生的理想追求。多年来,贺哲兢兢业业,始终抱着一颗“医者仁心”,为广大患者服务。

2006年6月的一天,佳县乌镇年仅27岁的患者申连鹏来看病,当时他已行动不便,自以为得了绝症。贺哲给他号了脉,在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后,对申连鹏说这不是绝症,而是帕金森综合征。此前,申连鹏已患病3年,其间去过几趟大医院,不但病情没有诊断清楚,还欠了一屁股债。申连鹏按照贺哲配的中药,坚持吃药到年底,身体基本痊愈。申连鹏说是贺大夫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看病就医,花销较大。但贺哲总想着把患者的费用降到最低。曾有位牙疼患者来求医,他给开了2.04元的药,当时患者质疑两元钱的药能治好病?他笑着对患者说:“治不了你的病你再来找我麻烦。”结果第二天,患者打电话说牙不痛了。

3、潜心中医研学著论 只为后人学医有道

临床中,贺哲发现几种中药对遗尿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他就对此进行专题研究。“1982年,《中国青年报》《家庭医生报》等报刊报道了我的事迹和对遗尿病的治疗研究成果,全国各地和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的患者纷纷来信,寻找可以治疗遗尿病的方剂。我前后收到信件达5000余封,都及时进行了回复,并将药寄了出去,患者反馈治疗效果明显。”贺哲说。为满足患者的需求,他对自己研制的“速效遗尿散”进行工艺设计。那时的他,白天上班,晚上去药厂,进行提取、化验、制粒。

1997年,经省上有关部门批准,该药研制正式进入实验阶段。由于经费紧张,他白天在实验室研究,晚上就取块毛毯铺到地上休息。2009年10月,该项研究终于完成,并命名为“复方遗尿冲剂”。经过实验检验,该药符合国家三类新药标准,并经过省食药监局复核,符合国家新药标准。后经西安医科大学相关检测,结论为:“国内外没有相同的药物和制备工艺,属国内首创。”

1995年,“速效遗尿散”获联合国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医学无国界。1993年1月,贺哲受马来西亚马六甲中央医院邀请,去马来西亚工作。其间,贺哲撰写了《马来西亚必须走中西医结合才是唯一出路》的文章,并在吉隆坡医学大会上进行了演讲,得到同行们的认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马来西亚政府授予他“优秀外国医学科技专家”称号。

40多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16项,获省市优秀论文奖22项,获国家专利5项,获省市科技成果进步奖3项;撰写《医案验方集锦》《医案精选》《方药临证效验录》等专著,并由出版社分别出版。1995年赴美国参加第三届科技大会,获“世界突出贡献科技奖”。1992年至1993年先后获“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优秀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厚德陕西好人故事 用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访中国好人、佳县祥盛农场场长王宇祥

本报记者赵波实习生王泽昊“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其实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