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东方红的人

榆林日报 2018-07-03 10:08 大字

侯峰展示着印有《东方红》歌词的1966年的《榆林报》合订本

文图/本报见习记者 王红霞

“七一”前夕,红色宣传画展览在榆林市档案馆二楼展出,以“东方红”为主题的红色收藏品“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各族人民高唱东方红”“太空响彻东方红”等宣传画,唤起了大家对峥嵘岁月的追忆。此次参展的红色宣传画,都是来自80后米脂小伙儿侯峰的个人收藏。

1、一个家具经销商改行做起红色收藏

上世纪40年代,佳县农民李有源一曲《东方红》,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深情。1970年,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乐曲《东方红》唱响太空,唱响了一个时代。几十年过去了,那些曾经风靡的东方红电影、东方红话剧、东方红商标、东方红企业、东方红生活用品逐渐淡出视野。

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80后小老板侯峰在一位老前辈的指点下,放下家具生意不做,开始钟情于“东方红”系列藏品的整理收藏。于是,他关掉了经营收入可观的家具店,从卖家具的商人转变成了“东方红”主题红色收藏家,全身心投入到收集研究与歌曲《东方红》有关的各种物件中。东方红唱片、东方红留声机、东方红钢琴、东方红脸盆、东方红水壶、东方红宣传画、东方红歌词……只要是相关的物件,他都四处搜罗。

“受前辈影响,凭着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红色革命颂歌《东方红》的热爱,我开始了收藏之旅。”谈起最初结缘“东方红”,侯峰说。

2、每一件“东方红”藏品都承载着历史

侯峰介绍,此次在市档案馆展出的是他收藏的部分具有特定意义的“东方红”宣传画,而在侯峰的东方红珍藏阁里,还摆着各式各样“东方红”物件,有瓷瓶、时钟、茶杯、暖壶、脸盆、镜子、书籍、报纸等。每每拿起一件藏品介绍,侯峰都是小心翼翼,介绍的话语中更是饱含着浓浓深情。

在他的收藏阁中摆放着一本1966年5月1日至12月31日的《榆林报》合订本,5月1日报纸的头版印着毛主席工作的图片以及《东方红》歌词,还有一期报纸刊登了一篇《二十年前我们县里的贫农李有源第一个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主席呀,佳县人民永远怀念您!》。侯峰说,这个合订本是榆林本地媒体关于“东方红”的报道,更是特别重要的文献资料,是他目前发现的比较珍贵的资料。

还有,1968年的《人民日报》、1952年的东方红钢琴、1964年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宣传画、1974年响彻太空的东方红宣传画……每一件藏品,都有着一段故事,承载着一段历史。

3、想为4000余件“东方红”藏品找个“家”

凭着一股子热情,侯峰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收藏,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被人称为“收破烂的疯子”。

但就是凭着这种热爱,他收集到大量以“东方红”为主题的藏品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现在,他收藏的“东方红”系列藏品有4000余件,分别有宣传画系列、文献资料系列、乐器系列、像章系列、实用物品系列、瓷器系列等,“东方红”藏品已经成了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先后成为榆林市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委员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收藏专业委员会会员。

在刚刚过去的5月23日,侯峰慷慨地为陕北民歌博物馆捐赠了5件藏品,同时借展10件藏品。但面对4000多件“东方红”藏品,侯峰的梦想是办个“东方红记忆馆”,为这些心爱的珍贵历史藏品找个“家”。“这些东西每一件都来之不易,也不是花钱可以复制的,希望能办一个‘东方红记忆馆\’,将这些藏品永久地保存下来,通过实物展,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将东方红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敢向生态要效益 榆林生态脱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魏丽娟在榆林“设计师”的眼里,生态建设不仅仅是栽几棵树、种几片草那么简单。榆林坚持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佳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