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秦地听民歌

西安晚报 2017-08-26 00:00 大字

◎解维汉

几年前我去韩城时,在古朴的城隍庙戏楼前观看了民间文艺演出,其中一出秧歌戏《货郎算账》印象深刻。剧情很简单,走街串巷的货郎和一相好裹肚女闹纠纷,然后双方算细账,看谁对对方更好谁亏欠对方。男唱:“我给你买过二尺布。”女唱:“我给你做过花兜兜。”男唱:“那块布用了四百钱。”女唱:“花兜兜用了五百钱。”女的还指责男的“理太偏”“理太短”“小心眼”“难纠缠”。男的穿着女的做的鞋,一听女的要亏欠当即脱下鞋还给女人,女的将这“穿旧的鞋”一把就给扔回去。这出传统的秧歌小戏以货郎和村姑之间的感情为线,展示普通百姓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说实话,这俩人抠抠掐掐、斤斤计较的做派我很不喜欢,特别是那男的也太小肚鸡肠了,爱本身就是给予、奉献、不求回报,像这样较真一笔一笔的算账,真是显得太没格调、太没城府、太没档次了。可从表演上来说,他们塑造的形象却是成功的,艺术就是表现生活,生活中就是有这样蹬鼻子上脸的事、尖酸刻薄的人,把他们偏狭小气的一面展示出来,博芸芸民众一乐,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戏中你进我退,冲突激烈,腔调有板有眼,节奏欢快,干脆利落。难怪这出秧歌小戏已成韩城文化的保留节目,甚至连当地的小学生也能完整地演唱,可见已经深入人心。

一年后我又到陕北采风,在佳县游完白云山后,在旅游车上听当地导游唱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黄河九十九道湾》,感到非常过瘾。“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那歌词做得好,形象生动,反复回旋,透过歌词内容,仿佛让人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起首便气势磅礴,不同凡响,拉开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民族的广阔场景,在口语式的唱词及不断重复中,蕴含了一种不可变更的逻辑,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山川江河、对历史的追问和回响,多次重复的数词更具有明快深邃的象征意味;曲子谱得好,由敛到放,慷慨激越,旋律起伏摇荡,质朴中包含着令人肃然起敬反复思忖难以平静的崇高美感;歌手唱得好,感情饱满,浑厚深沉,音域宽广,高亢音调盘旋竭力冲高,展示了一片辽阔高远的晴空下,俊朗的黄河艄公在频频转弯的波涛起伏中奋力搬船的矫健身影。据说这首民歌也叫“黄河船夫曲”,1942年,延安鲁艺音乐家从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的一位船工口中记录下来整理,发表在《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解放后,多次入选陕北和全国民歌专集,传至国内外。虽然陕北信天游民歌有很多,但我感觉这首《黄河九十九道湾》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都应该是中国民歌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正音”。

又过一年后,我来到陕南紫阳采风,在瓦房店镇北五省会馆古香古色的戏楼下,听当地歌手唱了《郎在对门唱山歌》《打蜜蜂》《洗衣裳》等民歌,感到耳目一新。“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那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得个样好哇!唱得奴家脚趴手软手软脚趴,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对郎口里骂得狠实质上心里爱得深。“小小蜜蜂嘴儿尖又尖,一飞飞到姐儿罗裙边,我左手举着花手绢,右手就用扇子扇,上打蜜蜂下打鞋,越打蜜蜂越拢来。”“姐儿浑身香,下河洗衣裳,毛辫子搭在胸口上,背个紫竹筐。怎么不过来哎?心头有点怕哎。怎么不走哎?有点舍不得呀!”山歌是山民真实情感的表露,歌词有很多是劳动中即兴而作的。唱词中不时穿插一串串对白,既渲染了环境气氛,又增加了生活情趣。紫阳民歌在陕南民歌中有代表性,语言形象生动,润腔调式独具特色,特别是任河一带山谷纵横,有空谷回响的效果,所以常甩高腔。

《诗经》中的《秦风》《豳风》,都是陕西境内早期的民歌。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以秦岭为界,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陕北民歌旋律简洁明快,有鲜明的空间感,粗犷、高亢、洒脱;关中民歌在粗犷、高亢的格调中增添了抒情叙事的特征和戏剧性色彩;陕南民歌音域狭窄,旋律婉转细致,曲调优美动听。多数民歌反映的是平淡人平淡事,情歌更是民歌文化中的精华,如心想为郎做双鞋,唱支山歌当媒婆,不为情郎不送茶等。这便是生活自身的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榆林老街发展之我见

汪冬蔚古香古色的四合院、风格迥异的古楼、形形色色的老式店铺,榆林老街是榆林的名片、是榆林的亮点,榆林老街的过去、今天,尤其是明天势必引人关注、引人深思。熟悉榆林老街的人都知道,榆林老街最大...

佳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