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育桃李 芬芳满校园 横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榆林日报 2021-01-06 08:44 大字

老师与学生一起欢度中秋佳节 康复训练 开展下乡支教活动 诚信教育 赠送学习用品

记者 赵娜 通讯员 李强 马慧源

分数之外,素养为先;课堂之外,兴趣为先。横山区第三小学分校的花样跳绳让体育有了家庭作业,横山区第二中学的社团课程让学生有了半日缤纷生活,横山区雷龙湾中心小学的每月一事让德育形成了序列,横山区第九小学“三会”社团让写汉字、品诗词、练成语成为师生共识,各级各类艺体赛事,更让横山每年喜获几十项团体奖、上千次个人奖。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是横山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这里还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及充满活力的“新教育”、饱含大爱的“特殊教育”。

近年来,横山区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新教育”实验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A、强化素质教育——校园有朝气 学生有活力

2020年10月23日至24日,横山区第四届中学生成语大会比赛现场精彩纷呈,选手们各个思维敏捷、语言精炼、配合默契,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能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经典文化的热爱。”正在观看比赛的一位家长说道。

横山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自觉的规矩意识、良好的学业成绩为目标,让校园里有朝气、有活力、有歌声、有笑声。

该区统筹各学段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开设丰富优质的体育和美育课程;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依托社团活动和乡村少年宫,加强学生阳光体育锻炼和体质检测,组织各类艺体活动,努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

同时,横山区举办了全区规范汉字书写大会、中小学生诗词大会以及全区中小学校各类运动会,并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劳动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上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潜力和管理特色,将先进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融入到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等多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三通三平台”建设和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更新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开启横山教育云平台,打造“互联网+”教师队伍,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B、实施“新教育”——让学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马亚萍老师把教室变成了电影院,童书电影课、节日观影课成为广受孩子们欢迎的课堂内容;白婷婷老师带领她的小团队设计创作班徽、班旗、班歌、班诗,把砖石屋宇变成了文化家园、自主管理的乐园;高巧艳老师用儿童诗写作带领学生对话名家圣贤;周丽老师把语文教学变成了绘本读写课;董丽丽老师的“小鸽子”班用诗歌擦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这是“新教育”在横山区开花结果的生动表现,3000多名普通教师、65所中小学、35000余名中小学生因此受益。

“新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因为新教育,我们的教学活了,孩子们的思想活了,我们的课堂活了。”横山区第三小学校长杜宏芳说。

近年来,横山区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新教育”实验为抓手,着力引进新教育理念,筹建新教育团队,制定新教育措施,推进全区教育内涵发展。该区把落实“新教育”思想、确保“十项行动”落地、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新教育”实验项目落地,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推进每月一事”等形式,引领广大师生感受“新教育”的魅力。

自实施“新教育”实验以来,各学校校容校貌、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社会效应等均有较大突破。如今,学校里的书香气息更加浓郁,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教学改革更加耀眼,校园生活更加充盈。

“新教育”丰富着学生的校园生活,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状态。“三节一会”“文化三会”“主持人大赛”“书画大赛”……每一周都有活动在开展,每一月都有精彩在创造。校园生活不止“三点一线”,还有兴趣培养、社会实践和健康成长。

C、开展特殊教育——注重学生心智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2019年3月,为了让孩子们毕业后都能够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独立生存,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马晓琴日思夜想,四处调研,建立起职业教育实践基地——“横美味烘焙坊”,打造出“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帮助残障孩子就业的关键是要‘授之以渔’,一定要教给孩子们一生受用的技能,这样才能斩断‘穷根’。”马晓琴说。

近年来,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秉承“教育初心,育人使命;心中有爱,幸福常在”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以“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学会生存,适应社会”为办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了个别化康复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三大类基本课程,形成具有特色的“个别化康复教育”“三向教育”“鼓励式自信心教育”“开放式大生活教育”和“知足感恩教育”,帮助孩子打开心门、点亮心灯、拓宽心胸格局,让幸福之花在每个孩子心田绽放。

横山区注重学生心智和技能的全面健康发展,以“缺陷补偿,潜能开发”为教学基点,成立“师师、师生、生生”三个维度结对帮扶专项教育。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针对学生专业特长和身心特点,学校开设阳光体育、舞蹈、美术手工、彩色鸡蛋皮、烙画、盘扣、钻石画、丝网花、麦秆画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拥有一颗积极阳光、自尊自信、快乐向上的幸福之心。此外,学校开设生活技能养成课,利用校舍空地开辟种植园——“开心农场”,让学生学习开垦、播种、除草、浇水、收割等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独立生存。

D、打造教师队伍——开启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新征程

2020年10月27日,横山区第二中学在校内开展教学能手选拔赛,说课、答辩、微型课,参赛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大显身手。这是横山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横山区以建设一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积极向上、阳光自信和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完善教育、宣传、考核、奖惩与监督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定期召开师德师风专项会议,认真落实师德考评工作,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同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重点院校毕业生招聘力度,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和校园招聘,着力解决学科教师结构短缺等问题。开展教师培训,并结合实际,制定校(园)长、教师培训的奖励考核办法,将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着力强化校长、教师培训。

此外,打造名师队伍,健全以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为主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设立“横山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育世家”荣誉奖。持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项技能大赛,积极培育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扎实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保育员技能大赛和相关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幼儿教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提升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支持名师工作室(坊、站),加强教科研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年轻骨干教师。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横山区妇联走访“健康家庭”建设示范户

阳光讯(记者张磊通讯员雷阿媛文/图)冰雪无阻,妇联送暖。为深入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工作,近日,榆林市横山区妇联、卫健局领导...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