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精准发力,采取“三个一批”工作举措。榆林市“十三五”狠抓煤尘污染治理 储煤不见煤 刮风无黑尘

榆林日报 2020-11-24 07:08 大字

本报记者 闫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如今,天蓝、地绿、水清,正在成为榆林一张亮眼名片。

狠抓铁腕治污 守护蓝天白云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横山区波罗镇的山东煤矿场区看到,两座硕大的钢结构储煤棚便映入眼帘,犹如“绿色防护罩”坐落于繁忙的储煤场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作业区内,道路干净整洁,眼前景象让人很难将这里与堆放黑色原煤的煤矿场区相关联。

“两座储煤棚建筑覆盖面积分别为1.5万平方米和3600平方米,储煤棚内部降尘喷淋系统、喷雾洒水装置,以及粉尘、温度、一氧化碳传感器等设施一应俱全。环保型储煤棚的建成投运,彻底杜绝了原煤露天堆放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实现了煤炭从开采、转运、储存、装卸过程的全封闭。”市生态环境局横山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煤炭产业丰富,其中煤矿储煤场大都是露天煤场,由于作业和堆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扬尘,特别是遇到大风天气时,扬尘污染更是严重,对周边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为此,“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对症下药、精准发力,采取整改一批、建设一批、取缔一批的“三个一批”工作举措,狠抓煤尘污染治理,累计投入90多亿元,在榆林市684家涉原煤储存企业全部建成环保型储煤场,同时要求相关企业做到原煤堆放和装卸作业全封闭,并在储煤场出口处设置车辆清洗及配套的排水、煤泥沉淀设施,运煤车辆加盖篷布,密闭运输,确保实现储煤不见煤、刮风无黑尘。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榆林市坚持铁腕治污不动摇,持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将最初的铁腕治污十四项攻坚行动升级为三十项,开展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一系列专项整治。

其中,中心城区3420户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器,158处工地建成扬尘防护设施并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榆林市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完成,累计拆除淘汰兰炭炉59台,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711户,提标改造县级污水处理厂5座,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改善生态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初冬时节,记者在位于榆林城区的榆阳桥上看到,榆阳河道中一个个污水检查井有序分布,在护坡绿色植被的映衬下,这条曾经污水横流的河道,成为了一条景观河。

“以前,河道里又脏又臭,对周围的环境和群众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到了夏天更是让人苦不堪言。”没棚改前,周边居民较多,河道里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污水顺着排污口直流而下,路过时总会有一股恶臭味扑鼻而来,路过这儿都得捂着鼻子。经过全面整治,如今,榆阳河水清了,两岸的环境也更美了。

河道变化的背后,是榆林市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十三五”以来,榆林市以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提升为重点,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地表水以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对榆林市县级及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筑进行全面排查拆除,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其中,累计治理直排口936个,新建成投运城镇污水处理厂14座、扩建4座、提标改造4座,全面消除了中心城区黑臭水体。2019年,榆林市被财政部、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榆林市还积极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完成重点地块土壤基础调查,全面实行油气钻采废弃物“三统一”处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秸秆回田、农膜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全力守护净土青山。针对榆林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问题,重点开展对过境的重型货运车辆进行限行管理、人口密集区通过网格化体系强化管控、夏季臭氧污染和工业园区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等。投入1.7亿元,新建标准站87座,建成覆盖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的自动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新闻推荐

山羊“离家出走” 民警及时找回

本报讯(记者何艳艳通讯员王星翔)“我的20只山羊不见了,请你们帮我找一下!”11月3日,榆林市横山区魏家楼镇刘家河村的陈老汉打...

横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横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