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北庄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新活力“撂荒田”改出“稻花香”
村民将包装好的大米装车外运
文图/本报记者 陈静仁
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坐落于无定河、榆溪河、党武河交汇处,总土地面积9.03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02户1604人。从横山城区出发,驱车60多公里,你就可以到达这个“塞上小江南”。
这个两年内先后建成榆林市乡村振兴标杆村和陕西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把村里闲置荒废的各类资源流转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走出了一条“稻香民富”的发展道路。去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6%。可谁又曾想到早些年的北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撂荒田”改出“稻花香”
北庄村是党岔镇4万亩水稻种植核心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北庄村发展水稻产业提供了“天时地利”。但是,由于水稻种植过程中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遇到年景不好,不少村民一年种植下来,一算账反而倒贴了不少,这使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2015年的时候种了一年地,到年底一算账,发现还倒贴了6000多元。”67岁的村民刘凤金无奈地说。
当时在北庄村,像刘凤金这样的不在少数,因此不少村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全村2500亩水浇田一时间变成了长满杂草的“撂荒田”。
2016年冬,北庄村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用“支部引领、合作社‘唱戏’、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成立了榆林市横山区业雄农林牧专业合作社,计划先把“撂荒田”流转到合作社里,科学化统一管理,上机械统一种植。经过4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协商,最终于当年吸股40股,其中贫困户16户56人,每户入股25000元,共筹集资金100万元,成功流转土地1000多亩。
2017年,经过一年的精心经营,秋收后,股民们每股分红1万元,分大米210斤。合作社给村民支付务工工资44.54万元,其中贫困村民13.4万元。同时,横山区区级财政注入扶持资金60万元以集体入股120股,加上后来村民的持续入股,至此合作社共有534股,新流转土地1479.5亩,水稻种植面积恢复到2500亩。
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北庄村落地生根
期间,为提升大米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北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生产、加工全程实施绿色、有机和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管理,并通过了有机(转换)和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注册了“稻香党岔”品牌,开辟了北京、上海两条线上销售通道,成为横山区5万亩有机富硒大米主产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以及陕北黄土高原以水稻为主的粮蔬作物种植优质高产区。
随着2018年资金注入和土地流转,北庄村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开始阔步前行:2018年合作社每股分红2000元,给股民按土地股每亩稻田分大米50斤;2019年底,北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百万元,生产大米140万斤,收益400万元,经计算股民每股预期分红3600元,给股民按土地股分大米9万多斤,户均分大米212斤。
与此同时,北庄村还实施了街道改造工程、文化景观工程、“五美庭院”创建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软实力提升工程,建成了乡村振兴圆梦超市和横山区首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目前,我们已经将1500亩宽幅梯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下一步计划发展‘四园一区’,即建设大棚果蔬园、山地苹果园、中草药材园、杂粮种植园和特色养殖小区,通过产业布局有效增强产业减贫益贫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北庄村落地生根。”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登业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娟)5月18日,榆林市横山区纪委、区检察院、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在横山区波罗古堡,联合举行“守护长城、保护...
横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