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五彩画卷
横山区无定河湿地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五彩田园”里寄托着白于山区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殷切希望,这条集规模种植、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花海经济,将有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 从空中俯瞰榆阳区马合镇马铃薯种植基地,一个个优美的圆形图案遍布在这片广袤的大地。 一片片现代农业园区生机勃勃,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处处涌动着现代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的春潮。 高空俯瞰府谷墙头高标准农田区,水渠贯通田地,网格化的农田连片,道路平坦相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现代田园画卷。
文/强继霞摄影/苗壮 庄晨阳杨彬 刘继远
近年来,榆林特色农业不断走向现代化,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需要,全市上下向粮食生产内部挖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良种良法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实施良种统繁统供、旱作农业示范、标准化生产示范等重点工程,并建成了一系列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和一批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从空中鸟瞰,榆林现代化农业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蔚为壮观。
塞上榆林,每到秋天,荞麦成片成片地开过了白色的花朵,满山坡又变成了暗红色的“海洋”;你看,这边,经流转的平整的土地上,金黄色的玉米和马铃薯在大型机械收割运作中,不断翻滚、入袋;那边,人们聚在一起,嬉笑中收获着铺满黄土地的红枣,幸福如同深深的红色,浓浓地蔓延开来……
当下,这般红色、金黄色、绿色……正交相辉映,在陕北大地上绘成了一幅优美画卷。
“马铃薯面包”“马铃薯速溶粉”……这是马铃薯主食加工全面启动的有力见证。目前榆林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万亩,鲜薯总产量接近300万吨,成为全省第一,是全国五大生产地级市之一。“榆林马铃薯”被农业部正式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标志着榆林市马铃薯品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寒风萧萧凋榉柳,暖日晖晖秀荞麦。”这分别是唐朝白居易和宋代陆游笔下的荞麦。荞麦在当前被誉为“保健之粮”,榆林市定边荞麦粉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定为国家标准,该县也荣升为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区之一。
像这样,榆林市建成山地苹果基地65万亩,成为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的重要接续地;建成蔬菜生产基地44万亩,成为陕西省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建成小杂粮生产基地144万亩,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2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路,榆林市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2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22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500多个,其中省、市级示范社近500个;认定的家庭农场1725家,其中省级136家;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7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神木葵花节、定边荞麦节、子洲山地苹果节、佳县红枣节……榆林市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景观农业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通过将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榆林市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已经从满足人们温饱的基础性产业向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转变……
当前,榆林市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推进……榆林农业呈现出了“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有数据为证:榆林市粮食产量持续增收,全市粮食产量由“十二五”初的13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61万吨,实现了十三连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由“十二五”初的6520元提高到2016年的10582元,年均增长9%以上,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186元。这五彩画卷不只是审美,正在积极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新闻推荐
漫画/张永文华商报讯(记者赵国强通讯员牛壮)一名黑衣男子趁人不在砸碎车窗玻璃,盗窃车内8万余元财物,民警利用视频监控锁定嫌疑人,通过追踪被盗财物痕迹,以零口供定案,近日该男子因涉嫌盗窃罪,被榆林警方...
横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