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国庆面 共祝祖国好

榆林日报 2020-09-29 08:17 大字

榆林传媒中心百余名职工在餐厅同吃“国庆面”。

编者按

为深入拓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心运动周”实践探索,大力弘扬榆林市的面食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大力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导形成节约用餐、节俭光荣的社会风尚,今日,本报精选了一些在生活中经常食用、大众喜爱、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面食向读者展示,以倡导新民俗,提升生活品质,为国庆节营造欢乐祥和的浓厚氛围。

百人同吃“国庆面”

本报记者马蕊摄影报道 杂面、白面、菠菜面、炸酱面、羊肉面、西红柿鸡蛋面……9月28日上午,榆林传媒中心百余名职工在单位餐厅同吃“国庆面”,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

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开始准备,在二楼醒目位置挂上“同吃国庆面·共祝祖国好”的横幅,每个餐桌上都摆放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各种特色面条和臊子早已备好,白的、绿的、黄的,让人垂涎欲滴。上午11点,吃面活动正式开始,大家吃着“国庆面”,聊着新生活,场面十分温馨热闹。

在中国文化中,吃面自古以来就有福寿延绵的美好寓意。在生日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是中国人的一项习俗,因为面条又“瘦”又长,被寄予“长寿”的好彩头。榆林传媒中心开展吃“国庆面”活动,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府谷手擀长豆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府谷人民将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和传统的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府谷美食,其中手擀长豆面最具特色。

手擀长豆面以豌豆面、小麦面、蒿籽面为主料,配有海红果汁、淀粉、海带丝、豆腐丝、盐、花椒等辅料。烹饪中,将豌豆面加入温水、蒿籽和成团,醒好后擀薄切条,沸水煮熟,浇上臊子,一碗热气腾腾的豆面就出锅了。

手擀豆面蕴含着地道的饮食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们过生日时吃手擀长豆面,寓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大年三十中午吃擀豆面,称之为隔年豆面,寓意辞旧迎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吃手擀长豆面,称之为“挑龙衣”,寓意风调雨顺,期盼又是一个丰收年。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北传统面食的佼佼者,而通镇陈家墕村的手工挂面又在其中享有盛名。据《陈家墕村志》记载,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传说,村民陈士贤一日务农回来,发现有位老人昏倒在自家门前。老人虽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确定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饿昏了,于是将老人扶进家,并把早饭时剩下的一块窝窝头喂给老人吃。几日后,老人身体逐渐恢复,临行时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一名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几个儿子和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2011年,佳县手工挂面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佳县手工挂面的原料:宁夏上好面粉、食用盐、水。制作方法:以加工一袋(25公斤)面粉为例,需凉水10公斤、食用盐1公斤左右。先将食用盐溶解于水中,再用盐水和面;和好的面团用刀切分,再用手搓成细绳状,盘入盆内,反复两三次,然后从盆内拉出挂在杆上,先后放在加工仓和面架上晾挂;晾挂至像棉线一样均匀且干燥时,就可截成像筷子一样长短,捆成小捆即可。手工挂面的特点:食用方便,口感光滑细腻,色纯味香且易消化,特别适宜上班族以及产妇、病人、老年人食用。

新闻推荐

描摹中华文明最初的容貌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扫描

鹅首曲颈青铜壶。新华社发(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2013年秋天,浙江余姚井头村。一场台风带来的大暴雨后,两位放羊的老人...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