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武家庄镇: “心连心”脱贫“手拉手”致富
阳光讯(记者 张磊 通讯员 王永新 张红霞)一户的脱贫路怎么走,一村的致富路怎么走,近日记者深入府谷县武家庄镇实地了解当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碰到了哪些困难,村子发展遇上了什么瓶颈,个人是怎么奋斗的,政府是如何帮扶的,那些曾经看似“难解的困难”“难越的鸿沟”,是用什么方法逐个突破的。
阳春三月,气温回暖,万物萌动,春耕还没开始,但是府谷县武家庄镇高庄则村脱贫户王瑞刚却一刻也没闲着,一天的时间全都耗在了自己承包的瓜棚里。棚里的香瓜一颗颗鲜翠欲滴、长相饱满,可王瑞刚却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眼看着其他村民种的瓜已经上市、卖上了好价钱,可他因为生病了,迟种了十多天瓜苗,再过一周才可以上市,夫妻俩对于自己种的瓜还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心里没一点底。这时镇里的扶贫干部找到了他,给他讲解市场销售的客观规律,错开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其实是一件好事,到时其他家的香瓜逐渐下架,他家的香瓜会更受青睐。听了扶贫干部的话夫妻俩的心里就感觉甜滋滋的,也更有干劲了。
据了解,王瑞刚是因病致贫的。前几年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症修复手术,干不了重活。镇政府主动关心,因人施策,帮扶他种大棚、搞养殖,并给予免费的农技指导。怎么防治病虫害,如何掌握湿度温度,一天天过去,王瑞刚从“技术盲”变成了“技术通”。脱贫后的王瑞刚再也没有最初的愁苦,对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对脱贫的理解也更深了。
如何让劳动能力弱的困难群众摆脱贫困,一直是武家庄镇政府关心的问题。今年武家庄镇政府设法启动维修辖区破损闲置的45座大棚,号召贫困户和农户,或在大棚务工或发展大棚果蔬种植,就近就地实现增收。
府谷县武家庄镇党委书记陈宏斌谈道:“加大产业发展力度,要因地制宜,发展大棚小棚,散养鸡等产业,要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注重培养农业方面的技术员、‘土专家’。”
贫困户致贫,各有各的原因。贫困户脱贫,也各有各的路子。脱贫后,不同的新生活也带来不同的新想法。府谷县武家庄镇郭家崖尧村59岁的李社清在政府的帮扶下,4个女儿先后吃上了“公家饭”,一家人也住进了新房子。好事还不止这些,老李的扶贫羊也很争气,不断产羔,从2017年的9只已发展成了30只,扶贫猪也长得膘肥体壮,守着这些“金宝贝”,接下来的致富也不用愁了。曾经4个孩子同时上学,差点压垮了老李的肩,现在不但孩子有了好工作,老李也有了好产业。
走进老李的新房,新房共三间,外墙全部用白色砌砖装贴,看着既敞亮又阔气。内设三室一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格局和城里的房子相差无异。客厅里,右边柜台上摆放液晶平板彩色电视机崭新而显眼,新养的花儿围绕在旁,此刻长得正好,吐翠纳新,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左边柜台上明亮的玻璃镜边角处、雪白的墙壁上,是一家人的照片,和乐美好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自从搬进了新房,老李那黝黑的脸上总挂着笑容,手机铃声也换成了欢快高昂的调子,老伴则爱上养花。脱贫后的老李,常感慨自己命好,扶贫的好政策,他一个不落都享受了,报党恩、助他人也成了老李脱贫后的新想法。
据悉,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府谷县武家庄镇坚决扛起脱贫攻坚的重大责任,强力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对全镇674户1174人常住农户及在家贫困户展开大走访、大调研,对600户常住户参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进行建档立卡。43名机关干部分别对接联系14至15名常住农户,实现在家农户帮扶、联系全覆盖。
武家庄镇边家寨村又称“老年村”,村内耕地都是山地坡地,村民共200户,居住的仅40人,平均年龄62岁。镇政府把细功夫精准下到每个脱贫户身上,尤其是对“老年村”投入了更多关注。
武家庄镇边家寨村村长边喜厚站在山头指着远处平整出来的土地,自豪地说:“我们村小组到处是平整的土地。一块块平坦开阔的新土地,层层叠叠,远望去,像极了阶梯。再过十几天村民就在这里开种,这土地也将成为村民富裕、村业兴旺的阶梯。”
新闻推荐
已于2015年3月退休的内蒙古厅官武银星被查。5月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援引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巴彦淖尔市原副市...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