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岳家寨:种地有“保姆”稳粮促增收
十月下旬的府谷县岳家寨村,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谷子地里,收割机正不停地轰鸣穿梭,紫绿色的苜蓿一直延伸到天际,忙碌其间的人们,除草、装筐、背运……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2013年,岳家寨村着手实施土地平整工程,截止2019年,该村已平整高标准农田4000余亩,通过采取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该村过半耕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土地经营效益较过去明显增加,滋生规模以上养殖业7家、种植大户数十位,该村村民发家致富信心空前高涨。
越种越穷 穷而撂荒
岳家寨行政村位于府谷县孤山镇东部,全村422户1156人,常住人口91户206人,全村耕地8861.98亩。
过去的岳家寨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壳村”,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岳家寨村监委主任刘有其介绍:村里耕地壑大沟深,地块碎小,不利于机械作业,再加上村民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土地始终无法合理利用,缺少产业支撑。越种越穷,穷而撂荒,成为了前些年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农户刘宝林家中有几百亩耕地,但由于耕地大多是山坡包岭和深沟大壑,几乎全部撂荒。2016年,刘宝林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岳家寨村支部经过调研分析得出结论,村民之所以撂荒土地,主要源于土地条件差,缺管生产技术,仅靠人力种地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家庭支出。
近万亩耕地撂荒,显然是该村与当地政府不愿看到的困局,谁来种地成为了该村上下一度思考的难题。
谁来种地 如何种地
经过摸索总结,平整土地,实现机械化耕作、推进现代农业成为了岳家寨村的发展方向。通过多方争取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013年,该村高标准农田平整项目开始实施,500亩、1000亩……截止2019年,该村平整高标准农田4000余亩。并向上争取、对外采购了多台翻土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完善了饮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工程,现代化农业耕作初具规模。
土地平整出来了,基础设施完善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了留守村民茶余饭后热衷于讨论的话题。村内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以“妇幼、老弱、病残”及无技术特长的农民为主,发展产业和管理能力不足,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严重缺乏。如何让“少数人种多数人的地”且种出效益,岳家寨村积极借鉴邻近市县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土地流转方案——土地保姆式托管。
“保姆”种地 农户获利 土地保姆式托管即农户向经济合作社支付一定服务费,将土地托付给村内经济联合社代为管理种植。经济联合社向村民支付每亩50元到200元不等的租地费用后,统一规模种植,其最终收益在扣除开支与发展资金后,剩余部分按照村民地产实行分红,村民坐等收入即可。
岳家寨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于2018年,该行政村9个村组1156人全部以土地入股。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既可保证农户增加收入,又有利于经济联合社扩大规模,实现“双赢”。
今年春天,岳家寨村经济联合社将平整出的4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划分为三大模块,用1500亩土地规模种植紫花苜蓿,目前长势良好,预计明年见效;1000亩土地种植南瓜,且与安徽一家企业签订了订购协议;其余土地集中承包给村内种植大户后,规模种植谷子、玉米等农作物。
离乡不丢地 不种有收益
岳家寨村土地保姆式托管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零星的土地得到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有效促进了现代化农业发展。
村民岳二柱将其家中的10亩耕地托管给经济联合社种植,他每年除了可得到2000余元的土地租金外,还参与经济合作社的种植分红。土地托管后,经济联合社以标准方式对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可安心外出务工、经商,实现了打工收入和土地收入双丰收。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土地托管可以“打工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岳家村村支部书记岳占宽认为,土地保姆式托管模式除了可提高农户务农收入外,还有利于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提高机械利用率,促进农村传统固有种植方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转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扩大高标准农田规模,全力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奔小康”。高艳飞
新闻推荐
“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民像存钱那样存粮食,在保证农户粮食所有权的同时,将粮食的经营权以‘活期’‘定期’‘入股’等方式...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