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的“软实力” 府谷县同心路中学见闻
本报记者吴杰 通讯员马海荣
深秋,走进府谷县同心路中学校园,“一个纸杯,我们平视,看到的是长方形,但如果改为俯视,则呈现圆形,这就是同一个物体不同的变式。”每周一次的“我与名师讨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该中学的“软实力”正挺起教育发展“硬脊梁”,学生入学巩固率达99%,成为特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名师名课提升学生获得感
“名师带名课,精彩无限。让我们获得感增强、收获值很高。”这是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同心路中学把培养“名师”、打造“名课”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2016年,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6个名师工作室举行授牌。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学术团队。”校长郭爱忠说,这里主要承担培养优秀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任务。
经过2年打磨,形成了以屈欧阳为代表的名师队伍,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形成了《简单磁现象》等6个名课。
有的学生说:“张银梁老师给我们上课,我们的获得感倍增。现在只要听他的课,我们都会为其独特解读叫好,被他的讲课风格折服。”
开展“磨课”“研课”“晒课”活动,推广名师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和经验,培养了语文教师张银梁、数学教师李永玲、英语教师刘彩凤等名师。
育人水平的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心路中学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在课题研究中获取了大量数据和一手课研资料,形成了自成体系的“121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通过对课堂组织形式和课堂结构的改变,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促进了课堂结构和模式的改变,催生出智慧课堂和特色课堂,从而带动全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目前,已经打造成了“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县级教学能手19人、教坛新秀24人、县级模范班主任22人、县级模范教师43人的精英梯队。
校园文化滋养新型人才
“学校,好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位有益的老师。”郭爱忠说,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育人环境、繁荣校园文化、创建文明校园来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培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刚走进校园,我们便爱上了这个地方。教学楼‘同愿楼’、行政办公楼‘同心楼’、教师办公楼‘同德楼’、学生宿舍‘同梦楼’、学生餐厅‘同福楼’,先进的‘聚和’校园文化,具有古典的韵味。绿茵场、红旗台、木质幽静的长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是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切身感受。
以文化养校 促价值引领
现在的同心路中学校园,无不充满文化气息。办公楼前的教务活动橱窗新颖别致;教学楼前“我们都是同心路人”的标牌引人注目;教室艺术走廊、校园文化墙、寝室文化窗,构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处处独具匠心的文化符号,对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心+”的独特育人模式融会贯通,每年举办“同心”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学生活动兴趣、参与意识,培养了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学校还组建“同心”体育、“同心”科技、“同心”艺术等15个精品社团等系列特色活动。
校刊《新路》、校报《同心苑》浸润师生灵魂。同学们自己写作,自己排版,自己跑印刷厂,刊登的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新闻等,深受大家喜爱,是弘扬社会正能量最好的情景化教材。
“我为什么学习,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从鲁迅名言演变过来的话,如今在同心路中学广为流传。
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融为一体,已经成为同学们的自发行动。七、八、九年级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自主发展教育目标,“培养习惯,快乐成长”“呵护青春,绽放美丽”“励志勤学,走向成功”的德育目标和精准定位。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白璐璐文/图)9月25日,来自全县的100名志愿者在府谷新区美食广场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油炸糕点队列。...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