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藏于晋陕峡谷间神奇胡桥沟

榆林日报 2018-01-31 09:44 大字

外面的世界 虎头山 天狗顶蜥蜴 仙女晒布 山神 胡桥晨色

文/沈明志图/张宝华

陕西省最北端的府谷县城,黄河晋陕峡谷急流浩荡,大地震颤,黄河在流经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后,猛地翻卷咆哮,释放出飞奔的力量,焕发出喧嚣的生机。车行至此转向,沿黄河西岸的沿黄公路南下三十公里中,两岸连山,重岩叠嶂,偶现一豁口,便是胡桥沟。

胡桥沟是一处深藏于晋陕峡谷、历史悠久的天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晋陕峡谷西岸、府谷城南三十公里处,属武家庄镇前原则辿村。全长38.5公里,源自神木市苏家川,途经武家庄、王家墩两乡镇,于前原则辿村注入黄河。

峰峦叠嶂 十里画廊

晋陕峡谷特有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赋予了胡桥沟雄宏险峻、嶙峋冲天的雄奇景观。在辽阔的视野中,胡桥沟望去仿佛一条巨大的活物,或者一个由诸生命体纠葛缠绕而成的集合体。无数的血管一直蔓延到无从触摸的躯体末端,循环着血液,无休无止地更新着细胞。身躯伴着脉搏的节奏处处闪烁、放热、蠕动。两岸峰峦叠嶂,悬崖对决。绝巘林木蓊郁,清荣峻茂。中间奇石罗列,灵动逼真,呼之欲出。还有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其威武凶猛,有鼻有眼,齿牙清晰,虎视眈眈者名为虎头山;其山势险峻,雄宏之巅站一雄鹰,正欲展翅飞翔者谓其座山雕;其飞岩如削、栉比如鳞,如鳄鱼遨游者称其鳄鱼山;其膘肥体壮、憨态可掬,犹一肥猪卧于草滩者取名神石猪;其端雅瑰丽、亲善祥和,相似于羊首者叫羊头山。此外,还有灵动逼真的鸡鸭雀鸽鹂鹊鸥鹤鸫鸳鸯鹌鹑鹦鹉鸵鸟等鸟类,凶狠狡诈的狮豹豺狼狷猬猩等凶猛动物,以及形象逼真、活泼可爱的鱼蛙蛇鲍等海类动物,物种齐全,数不胜数。走进胡桥沟,仿佛进入了动物世界,当然人类也把自己留在胡桥沟,署名的就有人头山、英雄石、情侣峰等。特别是情侣峰,一座山面对一座山,活像两个情侣,牛郎、织女在胡桥两端打坐了上千年,终未走到一起,真是“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

人类对于石的感情,久远而亲近。从以天然石块为工具和武器到打磨制作石器,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直到走向久远的未来。胡桥沟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其注入了包罗万象的文化贮藏。追溯历史,就在沟顶的一块巨大石头平面上,保留了大约五千年前的石碓臼和“L”型石槽,见证着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活动痕迹。出土的汉代三足鼎,不同年代的陶瓷皿和种类繁多的新旧石器以及藏兵洞,古城遗址及碑刻,证明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未曾中断。附近坡地发现的古墓尸骨的埋葬形式,初步推测为新石器时代的屈肢墓。用石头修窑盖圈,垒石造田,石头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由生产生活需求提升至审美需求,胡桥沟的石头又把最美的东西奉献给人类。胡桥沟的石头既没有玉石的柔和、钻石的夺目,又没有能工巧匠的精细打磨,但它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霜雪雨,以美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石之品格、石之精神都刻写在胡桥沟北岸的风蚀岩上,当地百姓把它们称作是天书,但我分明看出上面记载的就是胡桥沟的历史,读懂“天书”,就懂得了胡桥沟的神奇,神在石头上。

胡桥沟有胡桥河,河水清清,奔流不息。值冬季冰河封冻,或清白百米,平镜光滑;或热气蒸腾,宛若温泉;或冰下玉珠,晶莹剔透;或泉水叮咚,声清形隐。特别是冰下溪流,或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或空明流光,渺渺予怀;或清声呜呜,如怨如慕;或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那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引人遐思,诱人神往。两岸冰挂奇形怪状,或高霞直泻,明月普照,或海军布阵,舰炮林立,或鸣驺入谷,鹤书起陇。凝神注目,形驰魄散,目移神动,美不胜收。春秋二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流濯足,良多趣味。盛夏季节,水温宜人。清潭游泳、小池泡澡、瀑布冲洗、小溪嬉戏,各得其乐,爽彻周身。或遇暴雨,山洪暴发,汹涌咆哮。两岸栖鸟,磔磔云霄。游人骇目,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深浅。浩浩呼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之物,羽化而登仙。

胡桥沟的河水,把高山流成峡谷,把岁月流成沧桑,把石头洗成精灵。胡桥沟之神奇的原因就在于,山的慧根来自水的灵性,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十里画廊。

神秘幽冥 传奇精彩

胡桥沟的神奇不仅表现在自然景观上,更体现在它的人文历史和民间传说中。

胡桥寺又名普庵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朝末年加修戏楼,精雕细刻,美轮美奂。一进南大门,门口有哼哈二将,大殿中央有钟楼、鼓楼、十二尊碑,正殿有三尊古佛,塑像气势雄伟。从东墙和南墙中间留的空间小道过去后,是送子观音庙,俗称娘娘庙。再往西走是神棚,就是现在存留的戏台,是香客供奉香火处。每个建筑都精雕细刻,檐梁柱壁雕画一应俱全。在寺庙的下面修有六孔窑洞,里面敬供几十尊铜佛。旧时,寺院曾有一百多垧田地,供养着八九个僧人,僧人会演奏各种佛教音乐,常参与周围人们的祭祀、丧葬等活动。窑洞对面有三间瓦房,旁边有牲口圈,左边有禅堂、油坊等设施,供过往行人歇脚、过夜。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过会三天,一直延续至今。胡桥寺在“文革”期间寺院被拆除,只留下一个戏楼,拆下的砖瓦、木料建了胡桥中学,几年后又被拆除,经几次整修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胡桥寺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朝廷决定在白家峁村的一处叫大扇沟的地方修建寺庙,动工的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早上起来,人们发现勘测留下的排镢不翼而飞,地上留有狐狸脚印,顺着脚印,找到虎头山下,木橛整整齐齐地插在现在胡桥寺所在的位置。人们认为这是天意如此,就把寺庙修在了这里。因是狐狸将木橛噙到这里的,所以称其为“狐噙寺”,后因这里两山相对,呈桥状突出,其势仿佛相接,就叫成了“胡桥寺”。乾隆版《府谷县志》也记载了这个传说:“又有寺名狐桥,两山接连,其状似桥。曰狐者,旧传修寺时议在平滩建寺,夜间木植等物忽移集此地,旦视之,狐迹甚多,故名曰狐桥寺。后有人恐涉怪异,改为胡桥。”

胡桥寺下,胡桥河顺流而东,在有石碓臼的山头下面,有一片枣树地,叫墓虎湾。在本地民间传说中,死人复生,俗称“返阳”成为墓虎。墓虎尸体不腐,晚上从坟墓里出来吃人。据说,很久以前,墓虎湾的胡桥寺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念完经,打扫完禅堂,坐在僧房吸旱烟解乏,听到外面啪嗒啪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直到窗外,有个女人声音说:“师傅,给我吸上一锅烟吧。”老和尚以为是过路的农妇讨烟吸,也不以为异,就将旱烟装好点燃,把烟管从窗户伸出去。只见旱烟锅里的火头明一下暗一下,不一会儿,一锅旱烟就吸完了,窗外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又渐渐远去。从那以后,每天半夜,窗外都会有女人讨烟吸,老和尚也习惯了,总是将旱烟装好点燃,把烟管伸出窗外让她去吸。几个月后,附近几个村庄纷纷传言,说最近夜里有墓虎出没,已经吃了很多人。老和尚犯了嘀咕:哪有农家妇女天天半夜来讨烟吸的,十有八九就是害人的墓虎。当下也不声张,和附近的村民借了火枪,装上火药。到了半夜,窗外又有女人讨烟吸。老和尚把枪管伸出窗外,觉着枪管被含在嘴里了,马上点燃火药,只听“砰”的一声,外面大叫“这锅烟好硬啊”。天亮以后,老和尚打开房门,到窗外一看,一道血迹从胡桥寺一直延伸到远方。老和尚喊起周围的村民,循着血迹追到一座坟墓前。打开坟墓,是一具面目如生的女尸,头发和指甲都长得很长很长,鞋底都磨穿了,嘴角血肉模糊。大家一起动手,在阳光下焚毁了这具女尸。从此,周围的村庄平安祥和,再也没有鬼怪作乱,发现墓虎的地方,就被叫作“墓虎湾”了。

虎头山坐落在胡桥寺的上面,是天然生成的石虎头像。此山沿着山脊横空而出,突出部分神似虎头,有鼻有眼,齿牙清晰。整体望去好像一只猛虎将要从山里呼啸跃起。传说很早以前,山上有一个叫小庄则的村子,村里的人都姓杨,请了一个外地来的风水先生,在虎头山上面看了一块墓地,说是此处风水极好,若遇风云际会,虎头山伸出去,喝了黄河水就能出三斗三升菜籽的官,这意思就是改朝换代,杨姓登基。后被朝廷知道,皇帝恐慌,派人查访,发现这座虎头山果然较前向外伸出了一些,就快要伸到黄河了,皇帝急忙派人施了法术,在虎头山下修建了一座寺庙(胡桥寺),挡住了老虎去黄河喝水的去路,保住了自己的江山。

乾隆版《府谷县志》就有关于虎头山的记载:“此山与马真山皆明艾万年剿贼处,高五十余丈,山下东、西、南三面俱有清溪”,“其山形如虎”。艾万年,明末米脂人。由武学生从军,积功至神木参将。曾随曹文诏、贺人龙等讨平多股农民军。艾万年给崇祯皇帝的奏折:“臣仗剑从戎七载,复府谷,解孤山围,救清水、黄甫、木瓜十一营堡。转战高山,设伏河曲,有马镇、虎头岩、石台山、西川之捷。”奏折中提到的“虎头岩”,就是现在的虎头山。说明此地曾有战事,翻阅资料,没有找到更详实的记载。

史志记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亲征噶尔丹,“行兵宁夏,自山西保德县渡河,驻跸府谷县城南,数日后西去神木县。”因此民间流传康熙途经胡桥沟,但见流水汩汩,于是驻足补给军队人畜饮水。在虎头山东面的山上有一座石城遗址,下面有一扇石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里面留有石碾槽,可供人畜饮水用。据说是驻兵之地,易守难攻,可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可保护胡桥寺。在里面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有刻字,部分模糊,但大体可见。碑刻上依稀可以辨认出“康熙三十六年,祖郭玘高买到杨、丁二姓地……雍正五年……”等字样,落款在石壁拐过去的另一面,是“乾隆七年岁次壬戌巳未吉日立”“孝孙郭监峰、郭开峰、郭尔峰”。由此可以推测,郭家峁郭氏祖先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迁至此地定居的历史,也有可能是修建胡桥寺的时候为先人生存的地方刻碑留纪。

墓虎湾的前一个湾,传说湾里有过一头盐牛,盐牛经常出来到对面的地里吃豌豆,这块豌豆地里长有两个一尺二寸长的大豌豆角,只有盐牛才知道大豌豆的所在地,等到这两个豌豆角成熟了,盐牛吃了它就能修炼成仙。有一个南蛮艺人知道后就准备争抢宝物,但是他找不到那两个大豌豆的下落,就埋伏起来伺机而动。一天,当盐牛出来正要吃豌豆的时候,南蛮艺人急忙冲了上去,用手抓住牛角使劲拽,盐牛剧烈反抗,地动山摇,黄沙漫天,大战三百回合后,盐牛被掰下一只角来,于是转身逃进盐奶河的洞里,与山石融为一体,再也没有出现。那里现在还有几个洞,据说其中一个就是那只被掰下的牛角洞。至于南蛮艺人和大豌豆都没有下文。

盐奶河附近的石岩上确实产盐,石崖墙经过多年腐蚀,形成灰、白、棕等多色并挂的模样,仿佛是刚刚洗涤过的布匹在岸壁上挂晒。在盐奶河里,有一处拐弯的漩涡,水深一米有余。盐牛牛角洞上有积盐,是自然过滤结晶的调味食材,村民以前冬天常来此地采盐,下面铺着白洋布,一层一层地扫下来,回去稍加处理就可食用,其味鲜美,胜过市场上销售的盐。岩石底下漩涡深水里藏有大鱼,夏天常见。

在乾隆版《府谷县志》中记载:“(胡桥沟)有一石崖甚高,崖半空悬石佛一座。”其底座为一个巨型方石,有凹洞,洞里三面都有凸出的佛像。佛像方石后背为整齐的断崖层,石顶上有立桩的槽洞,12个完美的椽柱圆洞沿中线对称分布。下有石槽,实为排水槽,再下有隐约可见的台阶。方石底下零星分布着毁坏的椽木,村中老者说祖辈传言此处有悬空寺,石上搭建一层庙宇,紧依悬崖而建,后来被山水冲移到了河滩。此处应为悬空寺,几年前,曾有考古队造访此地,推测历史可达几千年前。在寺院的后沟有一处石窟叫作杨家崖尧石窟,山上的整块石头上有三个方形洞口的石窨子,洞口周边有圆形椽木桩洞,沿着洞口走向排列,疑为古栈道,洞里有灶台、石阶。其地理位置十分险峻。村民传言,这是为了躲避西夏李元昊举兵入麟、府州侵略,朝廷出资修建的藏兵洞。修建石窟的工人吃了三百三十担盐,才直通小庄则村。前面还有郭家峁村刘家峁石窟和沿途的几个石窨子。上世纪60年代,小庄则村村民李二各蛋挖土箍窑洞的时候发现了这里有洞,洞口朝东。只不过被洪水漫灌,沉淀的积泥掩盖了洞底路面。此洞为拱形洞,洞壁用红胶泥抹面。他们当时进洞的时候得猫着腰甚至得爬行。洞口下坡一米后,只见已经到底,正前方已无路可进。正欲返回时,却发现右手方向(北面)有很窄的路口。勉强钻进去,再左拐延伸,别有洞天,呈一个朝西方向的“Z”型。洞面稍平,每隔10米左后就能看见一个灯塔,里面都是熏黑的烟灰。再往前走,就是“通天洞”,俗称“烟洞”,实为防止洞深缺氧而向上打通的通风洞。因为漆黑一片,加之听到民间怪力乱神的说法,他们没敢继续往进走,在洞口曾发现约一平方米的石门,中间有洞。后来,因建筑需要,将此洞口堵住,用泥抹封。

胡桥沟的山和水养育了周边二十四个村的几十代人。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胡桥沟例行古会,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在这里,商贸往来,走亲探友,去胡桥寺供奉香火。胡桥沟已然成为一张刻在周边二十四个村里的精神名片。

新闻推荐

府谷县工商联紧盯问题抓好作风建设

本报通讯员张红报道2017年,府谷县工商联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始终要求会员企业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精神,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畅通监督渠道,激发群众监督...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