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铁腕治污让碧水长流让蓝天永驻

阳光报 2018-01-26 06:32 大字

白娟 王文圣 记者 白璐璐

坐拥丰富矿产资源的榆林市近年来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榆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环境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认知,更成为一种行动。

铁腕治污守护白云蓝天

近年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坚持标本兼治、治防并举,不断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采取了“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为主的一系列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近年来,榆林市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打造“数字环保”执法平台,建立移动执法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减少人为干扰,完善了全市300多家重点排污企业信息,从技术上实现了环境执法的快捷化、程序化、规范化。

好天气一直是榆林人的骄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是外地人对榆林的第一印象。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榆林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要将榆林中心城区禁烧烟煤范围由105平方公里扩大到255平方公里,扩大后禁煤区范围内摸排出68台燃煤锅炉,计划于2018年底前全部拆改,确保市民呼吸上新鲜空气。同时积极开展机动车排气检测、施工扬尘噪音及餐饮业油烟治理、空闲地治理等工作,普及推广使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和无烟煤等清洁燃料,逐步取代落后的有烟煤,并且每年冬季组织开展以“大气污染严防严控”为主要内容的禁烧烟煤、杂物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共入户调查680户,个体工商户196户,企业6家,建筑工地11个,售煤点8个。榆林市2015年、201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分别为286天、296天,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不断增加。其中,2016年优良天数大于全年天数的80%,排名全省第三,PM2.5年均值达到35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达到的二级标准城市。

2017年以来,榆林市以继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为契机,以日常监管为抓手,开展了钻井泥浆“三统一”、辐射环境安全、危险废物等6个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加大整改处罚力度。2017年上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496人次,检查企业2943家,立案查处267家,查封扣押47件,限产停产14起,移送司法6起,累计罚款3107万元,同比增长68.7%,稳居全省第一。

榆林市以解决噪声扰民为重点,实施“宁静工程”。修编完成榆林城区噪声功能区划,将噪声整治融入“文明工地”“文明机关”“文明小区”创建活动之中;加强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城区27条主次干道划定双向禁鸣区域,设置禁鸣标志,加强执法巡查,控制交通噪声污染;严格建筑施工管理,严查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等违法行为,有效改善声环境质量;组织环保、公安、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在每年中考、高考期间,启动“创宁静环境,让学生和家长放心”绿色护考行动,下发“禁噪令”。2014~2016年,榆林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4分贝、53.4分贝和55.5分贝。

创新举措提升服务能力

榆林市建立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倒逼机制,具体做到“六不批”,即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落后、污染转嫁、位于环境敏感区、不在规划园区、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

近年来,榆林市共审批项目443个,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30个项目设置“防火墙”,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决定,有效发挥了环评“总闸门”作用。同时,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开展规划环评36个,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99%,基本做到了没有进行规划环评的园区,入园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源头上防范了新污染的产生。

近年来,全市先后建成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9个、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点7个、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装置160套,并与国、省、市环保部门监控平台实现了联网,环境监管步入了自动化、信息化。其中,神木红碱淖被国家列为2012~2014年度湖泊生态保护示范项目,现已建成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观测站、气象观测站、数据传输处理平台及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划定生态红线8类,为榆林市“多规合一”试点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区直排污水全收集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榆林城区生活污水直排城区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的问题,榆林市不等不拖、立即整改。其间,对每条河流每个排口逐个进行勘查,查清了河道的污水直排口的位置、数量、流量和污水来源,并委托设计单位针对每个污水直排口制订具体治理方案,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了采取管网截流、泵站提升、末端治理的方式,对城区52个污水直排口进行全面治理。2017年榆林市投资1.45亿元治理完成50个,拦截2个,52个直排口的污水将不再排入榆溪河,实现全收集、全治理目标,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9.7%。

据介绍,榆溪河共有20个污水直排口,其中6个通过雨污管网改造、建设截污管网及污水提升泵站等工程,于今年9月份前已完成治理。而剩余14个正在治理当中,其中迎宾大道以北的7个直排口,随榆溪河公园北段的建设已经接入公园污水管网,目前正在实施排水箱涵工程,待该段箱涵建成后,公园污水截污管网将从箱涵顶部横跨迎宾大道接入滨河路截污管网;富康路以南的7个直排口,拟建5座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收集治理,分别在14号直排口,15、16号直排口,17号直排口,18、19号直排口,20号直排口各建1座污水处理站,目前已完成3座,其中14号直排口和20号直排口由于地质情况变化等因素影响,年底前难以全部完工,现采取应急措施对这2个直排口的污水进行拦截,用抽水车运送污水,同步继续实施这2座污水处理站的建设。

针对榆阳河的17个污水直排口,榆林市对河道已建成的截污管网进行全段疏通、维护,再将沿河污水直排口接入截污管网,同时清理沿河两岸的垃圾,疏通河道,并拆除清理两岸现有的乱搭、乱建、乱占构筑物,对原有的防护网进行维护,已全部治理完成。

综合整治实现优美人居环境

以提高环保监管水平为目标,实施“能力建设工程”。榆林坚持以污染总量控制为核心,以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依托,通过空间管制、总量控制、项目审批“三位一体”的方式,加强环境准入管理。截至目前,市本级累计审批项目102个,验收65个,劝退6个,“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有效发挥了环评“总闸门”作用。兰炭批量进入民用煤领域,粉煤干馏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进展,干馏煤气循环提纯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全面启动。严格排污总量监管,组织验收府谷县远大活性炭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在线监测设备,完成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等6家火电企业13台机组2017年上半年环保电价审核,开展84户国控污染源自行监测,并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

围绕硬约束,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榆林始终将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各项节能减排措施落实。在减排方面,完成府谷恒源冶焦发电有限公司、陕西奥维乾元热电厂、陕西腾龙煤电集团新元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等18户企业37台机组环保设施改造工程,淘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电化发展有限公司2台机组;组织制订全市17台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完成了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3#、4#和华电榆横电厂1#机组超低改造。在节能方面,以建设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和节水试点市为抓手,加快新能源建设,按照中省发展新能源建设有关文件要求,在市县共同努力下,2016年以来新增新能源装机301万千瓦。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542万千瓦。

榆林认真执行危废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加强危废产生、储存、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实现安全处置。全面推行油气开采废弃物“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处置模式,建成投运榆阳、定边、靖边三县区集中处置项目,安全转移危险废物5.03万吨。

以城中村、农贸市场、背街小巷为重点,集中实施治路、治污、治河和绿化、亮化、净化“三治三化”工程,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

新闻推荐

段寨,黄河半岛长寿村

经营葡萄园的寿星西瓜园黄河半岛段寨村委会黄河半岛千亩花生基地文图/安锁堂滔滔黄河冲出龙口,绕河曲,入陕界,进入陕西四至中最东端的府谷县黄甫镇段寨村后,泻而南下,猛回首,折而北,过“死碛”,向西奔腾...

府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府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