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市将实施“八大工程”振兴沿黄生态城镇经济带

榆林日报 2018-01-25 09:43 大字

本报记者宋炜报道 建设沿黄生态城镇经济带是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2018年,榆林市将通过实施沿黄生态城镇经济带建设“八大工程”,助力沿黄生态城镇经济带振兴。

沿黄绿色走廊工程。完成沿黄公路沿线绿化184.4公里,其中府谷段86公里、佳县全段73公里、绥德县全段22.7公里、吴堡新区段2.7公里;新建油用牡丹、海红果、花椒等经济林1.5万亩;以降高塑形为主要措施,改造红枣低产经济林10万亩;绿化村庄10个,对区域内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2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造林1万亩。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90平方公里,新建及加固淤地坝482座;实施府谷高寒岭、绥德裴家峁(龙湾)、清涧宽州镇笔架山等3个水保示范园项目;实施佳县、米脂、绥德坡改梯2.52万亩,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除险加固92座;府谷县建设水源工程38处、节水灌溉工程16处,神木市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5平方公里。

精品文化旅游带工程。提升沿黄观光路标准,建设服务驿站、观景平台、沿黄步道、自驾游维修点等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大门、停车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启动实施景区绿化美化、亮化、无线网络、厕所革命“四个全覆盖”工程。抓好白云山景区和红碱淖景区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支持佳县赤牛坬景区、神木陕北民俗大观园启动4A级景区创建工作,杨家沟、黄河太极湾等景区直接按照4A级标准建设。推动柳青故里、高家堡、郭家沟等创建3A级景区,做好省、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市级旅游特色名镇创建与评定。推出“中国1号公路”实景体验旅游线路,持续开展“黄河漂流”活动,规划和推进汽车自驾游线路建设,筹办沿黄公路自行车拉力赛、沿黄马拉松赛等体育旅游活动,提升沿黄旅游影响力。

沿黄城镇带建设工程。加快府谷、吴堡、佳县等县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步伐,力争实现沿黄县区体育“一场两馆”和文化“两馆”全覆盖。每县至少建设1至2个以自然景观、人文沉淀、特色风俗为基础,以民俗文化、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等业态为主导的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的特色小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沿黄区域内启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70个。

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启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提质增效工程和黄河西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力争红碱淖湿地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做好红碱淖补水协调。加快神木、府谷矿山生态综合治理,推进露天采矿区、煤炭沉陷区等重点地区植被恢复。推进皇甫川、清涧河、无定河等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全面清理和规范黄河采沙场的运营与管理。力争沿黄地区城镇污水达标率达到85%以上,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力争4月份开工建设黄河东线引水一期工程,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47处,沿黄地区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实现区域内中心村电网全部改造,灌溉机井全部通电,贫困村动力电全覆盖。组织实施一批县城(景点)与沿黄公路连接线工程。完成沿黄677个行政村的光网新建工程和99个行政村的光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移动4G网络全覆盖和主要景点的公共WiFi全覆盖。

特色产业带培育工程。推进海红果、油用牡丹、花椒、小杂粮、核桃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推动红枣、海红果、手工挂面、杂粮、工艺美术五大标志性特色加工业发展,培育一批沿黄区域知名品牌。

脱贫攻坚工程。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工程,实施好区域内光伏脱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规划区域内200个村的“三变”改革任务,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神朔铁路分公司“五好”聚魂壮筋骨

本报通讯员宋艳霞李银环2017年,神朔铁路扛起责任勇担当,注重实绩敢作为,严格执行“安全、稳定、制度、纪律、落实、督办”十二字工作方针,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